第三十一章 逛市场(2/4)
离开那个书画摊,李明超便忍不住问了起来:“那幅画我觉得不错啊,什么地方有问题?”
方昊笑着说道:“那幅画用的绢纸是‘煮硾笺’,这种纸是清代早期才发明的,你说一个明代的画家,用上了清代的纸,这不是搞笑吗?”
李明超笑道:“行啊,兄弟,你连这个都懂,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方昊只得又把爷爷拉出来当挡箭牌:“都是我爷爷教的我,只是以前咱对古玩不是很感兴趣,又没想到要入这一行,现在么,自然得要干一行,爱一行,把一些知识再捡起来啦!”
李明超点了点头:“你这话说的很对,我就最讨厌那些学了个半吊子,就自以为了不起,人五人六的家伙了。”
听得出,李明超这是意有所指,不过方昊也没多问。
两人走到一个专卖匏器的摊位,匏器又称葫芦器,是一种将天然美与人工匠意合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匏器起源于明代,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康熙皇帝玄烨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设专人管理。在宫廷的督造下,生产出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制作工艺精巧,产品种类纷繁,领导标新,风神别具。
这个摊位上的匏器的年代当然没有那么久远,但也都是相当精美,李明超从里面挑了几件专门养蝈蝈的匏器。
“你还养蝈蝈?”方昊见了有些好奇。
李明超笑着说说:“我养那玩意儿干嘛,冬天还要揣在怀里,不过我外公养蝈蝈,我买几个送给他。”
蝈蝈这东西怕冷又怕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它都不叫,只有温度合适了它才叫,而这个合适的温度正好是人的正常体温。所以,冬天养蝈蝈就把它揣在怀里,而冬日里听到蝈蝈叫,在别人听起来,这叫声也因为冬季里很稀罕而特别动听。
于是,物以稀为贵,在秋天卖5元钱一只的蝈蝈,到了冬天就能卖到十几到几十元钱。当然,这是方昊小时候的物价,他不玩蝈蝈,现在不知道一只蝈蝈多少钱了。
正当李明超付钱的时候,旁边一个摊位上的两个人,突然间就争吵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