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撕破脸皮(求收藏!)(2/4)
“光时亨昨日是自己去的吗,他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人物,不然也不会站出来说这些找死的话。有些事儿朕本不想说,可你们非要逼着朕说出来啊!朕能怎么办,只能有一个杀一个!”
这话就相当与和大臣们摊牌,崇祯皇帝傻吗,不傻,他什么都知道,就是不像提罢了,现在看来,大明朝这党争祸国果真不假。
关外的建虏是心腹之患吗,从来都不是,就算到了现在这种内忧外困的地步,只要京师不陷落,吴三桂搁在山海关不动,他们一样是打不进来。
在崇祯皇帝眼里,就连李自成和张献忠都算不上心腹之患,更别提那些窝在辽东的鞑子了,反倒是这些在朝廷上的大臣,才是大明朝衰落下去的根本。
你皇帝想要往左,他们非要向右,你稍微强势一点,他们寸步不让的把你逼到水边,让你服软。
试问,有这样一群唯利是图的东林党冠冕堂皇的站在朝堂上主政,怎么能不亡国?
某些有识之士说的攘外必先安内,在崇祯皇帝这里,外是建奴和李自成,内就是朝廷上这些自诩清流的东林大臣,不把他们一个个给换了、抄了,永远都不能安生。
像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秦良玉等等,天下间出了多少有能力的文官武将,还有秦军、白杆兵、关宁军等等,又冒出来多少战斗力强悍的兵马。
汉人缺战斗力吗,不缺,说到底还是朝廷没钱。
握着发达的火器制造方法却没办法造出来质量好的,有各方面人才用不上,那些战斗力强悍的军队饷银发不下去,衣甲和兵械也跟不上更新,这才是被关外的建奴钻了空子。
天启皇帝在位那么多年,当时的东厂督主魏忠贤奉皇命拼命给朝廷捞钱,甚至天启都在诏书上写‘朕与厂卫’这种称谓,足见这位‘木匠皇帝’的内心。
但魏忠贤捞了这么久,国库里充其量也就多了那几百万两银子,可崇祯皇帝昨晚抄国丈周奎的家得到多少,据李若链禀奏,仅仅从周府里拉出来的现银就有六百多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