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白左(3/4)
只要肯读书,有一技之长,就有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普通百姓,通过读书,通过钻研格物,就能变成技师,变成官员,只要不怕死,能领军,就能成为将军,成为勋贵。
而勋贵阶级,官员阶级,如果违法,就有可能变成罪户,变成平民。这一点,才是我大明真正领先欧罗巴和波斯,大食人的地方。
他们的社会架构僵化,百姓最多只能变成骑士一级,成为了贵族,就永远都是贵族。而领主对属地上的贵族还没有裁决权,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犹如一团死水。
他们只有教会的通道在打开着,可是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教会的势力大增,教会势力大增,转过来又压制王权,压制处政权,让他们的百姓无所适从,民生越发艰难。
小臣以为,欧罗巴也好,大食人,波斯人也罢,他们想要真正的发展,就必须打开阶级之间的通道,只有这样,流水才会不腐。”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这一点你倒是看的清楚,但是欧洲的落后,才符合大明的利益。”
张瀚侧身行礼道:“陛下,小臣以为,只有池塘里的鱼多了,收获才能更多。”
这个时候,朱瞻基就不方便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因为他的话就是金口玉律,他说出反对意见了,就绝对没有人敢反驳。
所以他望向了跃跃欲试的张海问道:“广渊有何见解?”
张海怕自己的弟弟今日成为众矢之的,从而连累到张家。所以他率先反对道:“陛下,鱼多了固然是好事,但是谨防养出了能吃人的大鱼。”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望向了举起手来的解云。“解爱卿有何不同意见?”
解云才华绝伦,在内阁又是以急先锋出名,他躬身道:“臣今日上朝,遇到一小商户之子不愿去学堂,遭到小商户一顿暴打。臣欲阻拦,却师出无名……臣只想问张骑都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欲如何?”
张瀚摇了摇头说道:“子犯错,父亲打儿子天经地义,下官自然也没有管教的道理。”
解云又问:“这还是我大明子民的事,都不便插手,那欧罗巴的事务,关汝何事!汝既不在外交部当值,又不再通政司当差,更没有朝廷征召,为何要对那欧罗巴事务如此上心?陛下,此心可诛!”
张瀚被对方说的脸色一红,却又不甘比解云如此诬蔑,接着就想反驳。
李贤这个时候出来充好人了,他故意打断了张瀚的话,捻须笑道:“解学士稍安勿躁,张骑都尉如此有心为善,此乃好事。恰好今秋淮河泛滥,良田毁坏无数,像张骑都尉如此心忧天下,不知可有意前往救灾?”
张瀚脸色尴尬起来。户部尚书白圭却又问道:“东洲南大陆的去年年报,苏王下辖之地发生地震,死伤逾千,当时张骑都尉可是在南大陆,可曾有效力之举?”
见一众大臣抨击起张瀚的圣母表,而他无话可说,朱瞻基不得不出声了。
他虽然见不得张瀚的圣母表,但是现在既然想要利用张瀚,就不能让大臣们把他一棒子打死。
像张瀚他们这样的白左,轻重缓急不分,间疏远近不分,立场本来就禁不住质问。
你连自己的身边人,自己的亲人都照顾不过来,却要跑去帮助异族人,怎么反驳屁股都是歪的。
朝廷大臣哪个不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之辈,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老奸巨猾。
像张瀚这样的小年轻,在他们的心里,根本算不上对手,只是三言两语,就让他溃不成军。
朱瞻基为张瀚解围道:“诸位爱卿,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在不同的位置就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朝廷建立了多重官员考核,目的就是为了挖掘官员的能力所长,让他们发挥更好的作用。
张瀚固然在为国为民,为官从政方面不如诸位,但是其思想意识,倒也值得赞赏。像他如此年轻,为一地主官,自然力不能及,不过要是让他担任一校侍讲,诸位以为其可否称职?”
朱瞻基招了一下手,几个内侍抱出了一叠油印的张瀚文稿,发给了百官。众人纷纷低头看了起来。
张瀚现在摸不透朱瞻基到底想要干什么了,从他的举动来看,这个外公对自己还是比较宠爱的,现在甚至在朝堂上为自己扬名。
可是为什么今天又要让自己在这里接受质问,而不是私下教诲呢?
趁着百官在看张瀚的文稿,朱瞻基又问道:“广博,既然你有意打破教会对欧洲百姓的统治,那你又有何谋划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