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同的路(3/4)
“父亲说的只是表象,孩儿以为,这其中最重要的缘故是,皇上认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而太孙殿下的治国理念,孩儿这几年在羽林卫学进学,也能体会一二,那就是平衡。”
杨士奇原本一直有些不喜这个二儿子,认为他偏执,愚鲁,却没有想到,这个儿子如今却还要给他讲理。
“何为平衡?”
“宦官控制经济,文臣掌管民政,勋贵掌握军政。这三家不能一家独大,不能此强彼弱,只有这三家平衡,朝廷才会稳定。太子殿下一心偏向儒家,偏向文臣,这会导致朝廷失衡,所以这才是陛下不肯重用他的原因。”
杨士奇没有想到儿子有这等见识,问道:“既然如此,我身为孔门弟子,为文臣谋划何错之有?”
杨道坚定说道:“父亲怕是误会了儒家与文人,文人与文臣的关系。羽林卫学的墙壁上就写了一句话:‘思想归思想,政治归政治’。学文不代表就是儒家,文臣不一定就是儒家,这文字也非儒家所创啊!”
“此乃大逆不道的荒唐之言!”
杨道感觉与父亲根本无法正常沟通,一时气急,问道:“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岂不是更大逆不道?”
杨士奇听了这句话,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冷笑道:“这也是羽林卫学墙壁上写的吧……我早就知道了。黄毛小儿,就敢质疑圣人学说,这当然是大逆不道!”
杨道反问道:“既然如此,皇上为什么会允许这句话留在羽林卫学的墙壁上?”
杨士奇还欲再说,杨道又说道:“父亲怕不是因为大哥之事,一直对殿下暗中不满吧?”
杨士奇浑身一震,身子颤抖了起来,隔着镜片,杨道依旧能看到自己父亲的眼眶红了起来。
杨道开口道:“大哥是咎由自取,若父亲因此仇恨太孙殿下,那被大哥无故害死的平民百姓岂不是更应该仇恨我们杨家!”
“这是诬蔑!”
杨道摇了摇头说道:“父亲,这是真的。”
杨士奇手扶额头,浑身轻颤叹道:“你去吧……”
杨道知道父亲不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的软弱,但是他不能因此就离去。他又劝道:“父亲,太孙殿下如今已经掌握了大明三成兵力,待皇上御驾亲征,这大明的兵力除了边军,都在殿下的手里。即便是太子殿下想要易储,怕也是由不得他啊!父亲身为人臣,应在太子太孙之间促和,怎可不为人臣,有心挑拨?”
“放肆!为父岂是那等人?”
杨道长叹了一口气,拜伏下去,坚定说道:“父亲,孩儿如今更加肯定了要继续跟着太孙殿下的决心,希望父亲允诺。”
杨士奇冷笑了一声说道:“为父岂是糊涂之人,又怎会让家族陷入险境?你要去,就去吧。不过待封赏之后,就随你母前往解家提亲。”
杨道一听就明白了过来,父亲原本在解家小姐与蹇家小姐之间犹豫不决,如今算是拿定了主意。
他父亲虽然官职不显,只有五品,但是身为太子殿下第一辅臣,又文采风流,在文臣中的地位不低。
他身为家中次子,原本是不可能跟达官贵人家结亲,就是结亲,最多也是大家族的庶女。
但是在大哥杨稷被处死之后,他就是杨家唯一的儿子,现在他的婚事,就是配大家族的嫡女也配得上。
蹇义就曾提过自己有一个侄女,豆蔻之龄,尚未说亲。而解缙之兄,太学博士解纶家中也有两个嫡女。
杨道自己是中意解家的。在下西洋途中,他跟解祯期,解桢亮都接触过,那解祯期人中龙凤,不仅样貌出色,更是文采绝伦。
他父亲是太学博士,母亲是欧阳修后人,他这么出色,他的妹妹,应该也不会差吧。
反倒是蹇家,除了蹇义身居高位之外,其他人都算不上出色。
跟着殿下走了大半个世界,杨道现在的眼光也更高了起来。
如今父亲选择了解家,是不是看中了解家如今跟殿下走的很近呢?
这恐怕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但是这也正合杨道的心意,他对跟解家结亲,没有半点不满,甚至还很期待。
因为揭破了父亲心中的一点**,他同意了自己选择的道路,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他并不怕父亲会一条道走到黑,将自己变成太孙殿下的敌人,能够从建文帝时期到永乐时期依旧得到重用的人,都不会是那种死脑筋的。
像方孝孺那种人,早就死干净了。
因为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二天醒来,杨道显得格外开心,吃完早餐,他跟母亲说道:“娘,你将我从罗马带回来的那套铜器找出来,今日放学,我准备去一趟芸娘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