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核验首级(2/4)
当时陈奇瑜可是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军务的封疆大吏。能够坐到这个位置的有几个是白痴?
唯一的解释就是车厢峡之战是假的,根本不存在。
陈奇瑜或许真的和张献忠等贼寇有过交手,但一定不敌,使得流寇成功脱身。
但陈奇瑜上报给天子的奏疏中又不能这么写,于是乎炮制出一场车厢峡大捷便显得尤为必要了。
勇猛的官军先是重挫流贼,狡猾的流贼头目表示要投降,接受朝廷的招安。
仁慈的总督大人心存善念,接受了流贼们的投降。不料流贼们在出了车厢峡之后立刻反悔,重新竖起反旗......
如此陈奇瑜的面子保住了,官军的面子保住了,朝廷的面子保住了,天子的面子也保住了,岂不是皆大欢喜?
唯一的问题是,天下人不信!
如果车厢峡大捷是真的,为何兵部塘报上、陈奇瑜写给崇祯的奏疏上语焉不详,连具体的位置都描述不清?
这种所谓的捷报不但不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反而会让朝廷的威信一再下降。
朱慈烺当然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再发生一遍。
“车厢峡大捷”时朝廷的威望还是很高的,经得起这么挥霍。可如今国事艰难,稍有不慎就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朱慈烺绝不准许任何谣言动摇人心,损害朝廷威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