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孙可望经略荆州(2/4)
在张献忠入川后不久,孙可望便对西军原有的策略改弦更张,停止“打粮”、“追饷”的策略,开始转为申明军纪,禁止荆州西军继续劫掠,转为经略一方。
正好这时,明军收复武昌后,停止了对西军继续用兵,便给了孙可望实验自己想法的外部环境。
从1643年底,孙可望便将西军所辖州县的田亩,划分为营庄,每庄都由一名西军小校管理,营田给予百姓耕种,田赋他得四分,民得五分,田主得一分。
百姓如果是种自己的田,就能得六分,种地主家的地也能得五分。
虽说这个赋税比例比较重,但湖广水系发达,田亩肥沃,一年两熟,产量远胜北方,百姓交得多,收获也多,还算能够承受。
而除田赋外,孙可望不再征收人头税和其它种内繁杂的赋税,因而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增加多少,反而有所减少,对西军并不排斥,甚至比较欢迎。
荆州地区,唯一对孙可望不满的是地主士绅,他们不能收取高额佃租,只能固定收一成,但是毕竟还有得收,便也减少了敌对的情绪。
孙可望这些举动,很快就使得西军,在荆州地区,站稳了脚跟。
在西军占据荆州之初,西军四处打粮,把百姓剩余的粮食无条件的抢走,便打击了百姓耕作的积极性,都不愿意耕种,或者不再惊心打理田地。
孙可望实行分成制,严明军纪后,百姓只要将粮食种出来,便能收货至少五成粮食,并且没有地主和苛捐杂税的盘剥,百姓能看到确定性的收益,积极性立时提高。
去岁一年中,荆州附近区域的两季粮食,都是大丰收,产粮比往年还高出许多,令西军大受鼓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