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走喽,走喽,真的走喽……(求订阅,9/10)(3/4)
包括刑部的诸多存档,郑芝龙也收拾了一些来。
反倒是吏部、礼部被他无视了。
钦天监也被一扫而空,上至汤若望、李天经,下到**品芝麻小官,都被他一网打尽。
“奴婢见过安南伯。王爷爷使小的告诉伯爷一声,圣驾已经出城了。”
钦天监里,郑芝龙正在翻看一本名为《坤舆格致》的矿产类书籍,这是一部分卷十二册,涉及到矿业和相关冶金工序的每一个阶段的书籍。其内容包括矿山管理、开采原理、勘探技术、采矿技术、采矿工具和设备、检验矿石物方法,矿石熔炼法,贵金属与非金属分离法等等。
据汤若望讲,这是他与李天经主持编撰的一本书,选欧洲德意志矿冶学家,阿格里科拉于西历1550年撰写的论述16世纪欧洲开采、冶金技术的巨著《矿冶全书》为底本。由历局杨之华、胡宏宪等进行翻译。
书成之后受到了崇祯帝的嘉赏,御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但因朝政已经混乱,该书至今尚未及刊行。
于此一般结局的还有去岁才编成的《火攻挈要》。这是由汤若望口述,焦勖笔录整理的一部书。是一部关于欧洲火炮的制造方法与火攻策略的汇集。全书约4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有插图40幅。上卷叙述制造火器的方法,包括造铳、造炮、造弹、造铳车、狼机、鸟枪、火箭、喷筒、火药、地雷。并连带介绍量尺的规格和比例,起重、运重、引重之机器,配料、选料、化铜的方法。中卷为制造、贮藏火药须知,试放新铳,装置各铳,运铳上台,上山下山及火攻的基本原理。下卷则为西铳之攻法,铸铳应防止的问题,守城、海战以及炮战有关事项。可以说是明末有关西洋火器的一本最具权威的著作,火炮制造涉及化学、数学、采矿、冶金等各方面,是多种科学技术的结晶。
汤若望本身也为明廷铸造了20尊大炮,崇祯帝“嘉其坚利,诏再铸五百位”。
从这点上就可知道郑芝龙为什么非要把汤若望带走了,这人要留在京城,待到鞑子入关后,必然会对满清的火炮制造大有增益。
虽然这事儿你根本拦不住,京城内诸多的工匠,会铸造大炮的多了。而传教士更不止眼下的这一些,欧洲人能在澳门落脚,他们多的机会去燕京,只要满清能满足他们的一些条件。枪炮铸造根本不是事儿。但能延迟一段时间也总是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