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童贯的忠诚(4/4)
郭药师再能打,他只有两千人。郭药师想做曹孟德,那也是要遵循大宋的朝廷制度。
可是安兆铭却有一个海州系在支撑,听说手下精兵不下数万。他在海州做的事情,也与大宋制度格格不入。甚至为了坚持他的制度,他还要创办一所羽山大学培育人材!
这种情况下,他安兆铭又怎么可能去做甚的谢安!而且就算他做了谢安又如何?前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就是出身谢家把持的北府兵!
秦桧自有渠道得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消息。据说海州兵锋之锐,甚至还在女真铁骑之上。可是女真铁骑都打到汴京了,他海州的勤王之师安在?
这说明,安兆铭并非真的忠于朝廷。这样的一个人,又怎能用区区一门亲事羁縻他?最大可能是未得其利,先见其害也。
安兆铭只要没有尚公主,那么郓王、康王、信王就与他安兆铭没有一毛钱关系。他们都是赵家的人,必然要维护赵家的江山社稷,不能大鸣大放地靠近他海州系。
但是安兆铭娶了柔福帝姬,这些人就成了“一家人”的姻亲关系。哪怕明知道安兆铭心思不纯,那又怎样?他们一样可以接纳!因为他们完全可以从海州那里得到更多利益。
何况如今郭药师陈兵汴京,此后他会怎么做,朝廷完全失了主张。只是若把柔福帝姬、陈家娘子留在汴京,那么应该为此犯苦恼的人,一定是郭药师或者安兆铭。
保不齐,他们二人还要先战上一场?如此,我大宋朝廷,可坐观渔利也。
但是这些话,却不便名言。秦桧于是斯斯艾艾,且言“今官家仁孝,大臣忠义,惟恐有一不当太上皇帝意者,每得诘问之诏辄忧惧不食。
臣窃譬之家长出,而强寇至。子弟之任家事者不得不从宜措置,长者当以其能保田园之计而慰劳之,而不及问细故也。则为子弟者,何所逃其责哉?”
李纲心领神会,又奏“方艰危时,两宫隔绝。朝廷应副行宫亦岂能无不至者,在圣度烛之耳。今为宗社计,庶事不得不小有更革。太上皇回銮,臣谓宜安朝廷之心,勿行细故也。”
赵佶乃“感悟”曰:“卿等辅助皇帝,扞守宗社,有大功也。若能调和朝廷,使无疑阻,当遂书青史,垂名万世也。”李纲、秦桧感泣再拜。
遂止陈丽卿、柔福东归海州之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