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无法无天(4/4)
无论如何飞扬跋扈,安兆铭还是个做实事的人。虽然许多人的观点与他不同,但哪怕秦桧这儿样的人,也会认同安兆铭是在为大宋着想,并无二心。
现在这个局面,安兆铭想要二心就太容易了。简单和金国打个招呼,就足以割据黄河以北自立。金国并没有一定要占领大宋的心思,他们内部还未完成治理消化呢。
换句话说,不想逼得安兆铭铤而走险,拿出一张不知从什么渠道得来的诏书,迫使赵桓退位,换一个他更顺眼的皇帝。
比如正在蜀中整军出川的郓王,或在河东前线杀得血流成河的康王,甚至就是如今在真定府胡闹的信王?虽然他们未必能成事,然而朝廷也最好不要和他安兆铭顶牛太过。
大宋这样的“权臣”,这样的事,可不少见。寇准、韩琦、富弼都干过,李纲、吴敏也才玩了一回。一点不影响他们朝廷重臣的身份、名望,凭什么他安兆铭就不能这样干?!
若论安兆铭的职务、资历,那确实没有这些人高。但是他的势力、人望,却更加远在这些名臣之上。何况他还有海州的军备支持,还有驸马爷这样的宗亲身份。
实际上,无论朝廷主战还是主和,他们的理论基础都是基于海州源源不断供应来的钱粮财货、军工器械、整军手段为基础,笃定金国不能动摇大宋的根本而定。
事实上也是,眼下大宋最能打的兵,岳飞的、韩世忠的,都是用了海州军备才能以弱胜强。再要编练几支这样的新军出来?
偶的神啊!这些朝廷重臣对安兆铭和海州的信心指数,甚至比安宁还要高涨。别说是朝廷重臣了,那些地方州府、将领们,谁又不会羡慕岳飞、韩世忠的好运气?
安宁却要忙着去太原。河北这块看着压力大,但是如今聚集的兵马却越来越多,海州的后勤转运也很便当。只要燕京、真定、中山、河间、大名不失,那么问题就不大。
河东的局势,却似安实危。太原守军大约七万众。但是义胜军就占去了五万多。赵构和韩世忠的一万三千人,如今折损不下五千众,但他们却不敢要太原的援兵。
张孝纯和王禀也没有种师中、吕颐浩那样的狠辣,那怕吃一场败仗也要清理燕京城。所以太原府随时都有可能反水,赵构、韩世忠就要腹背受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