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燕京之变(3/3)
三人把话谈得妥当,自然就要平安交接。近身侍卫就是安宁那二十八人精锐卫队,此外安宁身上还有小花、三眼火绳枪、手雷等物,黑袍也披在身上,安全方面自无问题。
到了双方对峙地方,郭药师差点气歪鼻子。自己精挑细选的两千人马凭坚寨据守,居然会被对方一千八百人的民壮乡勇之流团团围困?!
不过在看到“乡勇”的长刃、钢臂弩、甲胄后,郭药师也不得不点头称赞。自己两千精锐的战斗经验、能力绝对是要强过这些民壮的。但却输在装备之上,此非战之罪也。
富谟古虽然好奇安兆铭为何没有出席午宴,更不知道今日燕京剑拔弩张的危殆局势。他与贺允中匆匆宴罢,就一起去游逛了燕京城。
与上京的荒凉对比,富谟古的确看到了燕京的盛世景象。燕京东连高丽、辽东,西通云中,不仅是北方商贾辐辏之地,还有大气恢弘的佛寺,以及前辽宫殿建筑密集分布。
市集上各种果实、稻谷、蔬菜和织锦等物产富饶,都在不时地提醒富谟古,这就是一座正在“汴京化”的巨城。甚至听说“福记”的燕京分店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但在民风上,燕京子弟除了读诗书,还要练习骑射,所以战力远胜中原的儒学同僚。宣和四年大宋北伐,也屡屡被与他辽地汉儿痛扁,最后还是靠花钱才从金国手里赎回。
现在去都白白地随着燕京城池归了他大宋!富谟古叹了口气,说起来,这都是大宋在违约呢。因为这些人,原本也该移民上京的。
富谟古这次过来也带着不少任务,赐送太祖遗物?几件衣裳而已。其实主要还是安宁与郭药师等人所说的三件事情。不过即便是富谟古也明白,这些事终归依然是借口。
能用一届使者就谈妥的事情,犯得着要整兵南下吗?其实对大金来说,真正想要南下的理由,除了眼红南朝财货,还因为宋金两国在燕京一带的边界过于混乱了。
看到我大金忙着整理内务,他大宋就开始不断用些小手段过来揩油。这让大金将士非常不满。纷纷以为大宋对金国边界造成严重的侵扰,不可以为邻。
而且金国不少土地在燕山以南,两国边界无险可守。领地犬牙交错,州府内大多又是昔日辽国汉民。而大辽又袭汉制,其管理制度、生活方式与汉人无异。
如今却要剃发扎辫子,还要移民上京?这些汉人就要南逃燕京。如此复杂的边境情况,让大金国管理起来的确困难重重,于是就想将国境推到河北,以黄河为界的想法。
富谟古自然也是怀着这个心思来出使的,所以他出使前的想法就十分倨傲,就是要撩拔你大宋的怒火。若是囚禁或一刀砍了自己最好,大金国就能名正言顺地南下了。
只是这些事,却不便说与宋使们实话实说。安宁哪怕看出富谟古出使的不还好意,他又能如何?只能继续埋头整顿燕京防线而已。
但是,此时还有甚至连富谟古、安宁都不知道的大事件就要发生了。赵佶招降辽国天祚帝的事情被曝光,这无疑违背了两国互不招降纳叛的盟约,徒然授金国以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