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潜龙腾渊(3/3)
何况,的确是他童贯不仗义在先。你就说方腊贼是因为东南盐商蹿他举事,多少也能减少他王黼的麻烦,不致落到今日地步。
偏偏他童贯非要说是花石纲惹的祸!而花石纲,却是他王黼、高俅、朱勔们做大的营生,他王黼可无处推脱。东南的盐商就不同,那是上千年的痼疾,谁都有的话说。
何况,事后追究起来,福建两浙的盐商们确实深度参与了方腊贼举事。
所以王黼就悄悄在赵佶面前给童贯上了点眼药,加上朝中反对北伐的议论纷纷扰扰,赵佶狐疑不定。北伐的事情暂时搁置,童贯也就留在京师和这些官僚们打擂台。
这个钱伯言既然是他王黼的马仔,那就继续呆在擂台下面候着吧!徽猷阁直学士给了,入京师三司的差事就免了!童贯认为,海州乃徐州门户,须臾离不得他钱某人这等大才坐镇。
乾贞记的生意越发繁忙,各种产出纷纷走上轨道。其中单单是肉松的产能,哪怕已经提高数倍,月发三百石,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大名府的西军所需。
稍稍计算产出,香皂、肉松可以年入二十万贯。精盐、茶叶都是“联营”,能分红到乾贞记的也有几万贯。白糖、灯油都还没有上量,但是年入也不下几万贯。
何况真正的大头,都在海上。因为明月盗、混天蛟的存在,如今海上还有不少“税收”可以惦记。估计明年乾贞记的年入,就能轻松突破一百五十万贯。
不过支出也是扎眼,四千大军,两千海盗呢。加上乾贞记的运营,“朐山工学院”的支出,一年支出大约七十万贯还是要的。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其他地方的钱粮来源支撑。
因为靖海忠义社以及乾贞记的存在,如今海州府商贸日趋发达。吃水不忘挖井人,海州府民间每年用于靖海忠义社布防、驻军的捐助钱粮高达十万贯。
加上各种剿匪后的官府赏赐,剿匪缴获,郁洲岛和几处驻军地方的田亩耕作收成,合计也有几万贯。总之在钱知州的“账本”里,四千人的确就是安兆铭的养军极限。
但是在陈掌柜的账本上,靖海忠义社再养万兵,都不在话下。如今需要乾贞记支出的军中费用,不过四五十万贯。因此,乾贞记每年还可结余一百万贯,已经相当可观。
但是明年?呵呵。乾贞钱庄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中,甚至在靖海忠义社的内部,也早已试行多日。这个来钱速度,可是比海上的税收更加厉害呢!
此外“朐山工学院”办学火热,其规模早已超过州学、县学。进了“朐山工学院”就能去乾贞记的工场赚钱,还有机会选入靖海忠义社,甚至下海!
那个待遇,给个县尉都换不来呢!如今海州之地,从军热情从来没有如今这样高涨过。
安宁慨叹,一个新时代真的快要到来了。
而这个新时代的样板,却是从他手上点滴成型。只要继续走下去,就有人会看到机会,就会跟着学习。
压根不用他去苦口婆心当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