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2/2)
艾登朝卓力格图点了下头,凝视他好一会儿,才用着冷冷的语调说道“谢谢你”。
“没事,能陪伴德德玛是我的荣幸”说着卓力格图还温柔的看了筱筱一眼。
“是么,那再会了”艾登冷然地瞟了他一眼,牵着筱筱往回走。
“艾登,陪我去骑马好吗?”筱筱穿的是一身水蓝色的长裙,裙摆拖在地面有些脏了,她伸手托着裙角,拍拍上面的泥土。
“今天晚了,明天陪你去”走到蒙古包前停下,又对西卡说“带这孩子回帐篷”。
进了蒙古包,筱筱用已经准备好的水洗了洗脸,水很凉还有股区别于自然水的甜味。这里的水资源非常缺乏,不过幸好在小城中买了箱矿泉水,要不连饮用水都成问题。自己洗完又拎了条毛巾细细的帮艾登擦脸,内蒙古起风的时候沙尘也大如果不洗干净很伤皮肤的。
“小乖”抓住筱筱的手放到嘴边轻吻了一下“晚上带你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放下毛巾,双手挽住艾登的脖子,踮了踮脚在他唇上亲了几下。
“等会你就知道了”
筱筱没想到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星星和夜空,竟是旅程中最难忘的风景。可能是大家都在为明天的那达慕大会养精蓄锐,除了唧唧的虫鸣不断之外四周一片寂静,没有笛声、没有琴声,更没有白日里牧羊童的歌声。四周一片漆黑,有一轮斜月缓缓升起,但并没给大地增添多少光辉。
草原上的夜有些凉,日夜温差很大,艾登解开自己的外套把筱筱包裹进去,找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坐下,就这么静静的相拥着。夜空中缀满了繁星,没有城市中污染的大气使得清晰度极高,许多很遥远的星星在这里都显得非常明亮。白天强劲的风到了夜晚收敛了不少,可谓是真正的清风拂面。草原上没有障碍物,可以看见远处河水静静流淌,在月光下依稀闪烁出点点波光。筱筱环顾四周,还看得见一家家蒙古包还闪着亮光,草原在夜色中继续舒坦她宽大的胸怀。
不是有首歌是这么唱的吗:
草原夜色美,琴曲悠扬笛声脆。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
草原夜色美,九天明月总相随。晚风轻拂绿色的梦啊,牛羊如云落边陲。
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唱着甜蜜的歌啊,轻骑踏月不忍归。
“这儿好美,比海上的夜晚更美”筱筱小声的呢喃,密集的星星显得是那么的怡然自得,在澄净的天空中闪烁,似真似幻,如此遥远却如此清澈,仿佛只要手一伸便会触及那些亮灿灿的繁星。
身后的艾登并没有回答,只是把筱筱微微抱起,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夜晚的虫子很多,怕伤了筱筱细嫩的肌肤。
“要是能一辈子都这样和你一起看星星该多好”筱筱微微侧过头对上夜色中艾登明亮的蓝眼睛,真好,这个男人是属于自己的。
“会的”
艾登终于出了声,他何尝不是这么渴望的,都说儿女情长,他到现在才真真体会到中国人说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想必是爱惨了杨贵妃吧,爱到愿意为她放下国事,愿意伴她游玩戏耍。不过唐明皇即便如此的爱她,却依然为了他的国家赐死了心爱的女人,可是他艾登不会,不说他不会到那么窝囊的境地,就算是,他也宁愿自己死。
“艾登,能遇到你真好”筱筱在外套里把手伸到艾登身后紧紧地抱着,脑袋贴在他的胸膛,听着他一声声平稳的心跳,就愿此生如此老去。
****
在内蒙古“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
最初的时候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而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就简称这三项运动为那达慕了。
筱筱早上还没起床就听见帐外的喝彩声,穿了衣服刚出门就被远处的仗势给吓到了,第一次知道草原上原来可以聚集如此多的人。
“额吉,额吉!!”远处奔来一个小小的身影,边跑边叫。
“诺布小心点,跑这么急干嘛”张开手臂接住冲过来的诺布,擦了擦他额头的汗,小孩子就是喜欢热闹,为了看比赛也不赖床了。
“有摔跤,额吉快走”诺布激动地拉着筱筱往前走,想让筱筱也见识一下好玩的东西。
“住手”艾登出声打断诺布的积极性,把手上的牛奶和面包递给筱筱,她还没吃早饭就出来了。当地的早餐一般都是泡炒米,筱筱吃不惯那种东西,于是他每天都会派人去城中买新鲜的面包和鲜牛奶。
“诺布吃了早饭吗?”筱筱拿过牛奶递给诺布,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喝牛奶是最好的。
“吃了馒头”被艾登训斥后,诺布低头牵着筱筱站在一边小声的回答。
“诺布想再吃面包吗?”
“那是额吉的,不吃”
“没事,给,吃吧”
到达赛场时,族长已经给艾登一行准备了最佳的观看点,还摆上了靠椅和小点心,筱筱坐在椅子上看着里面的两个摔跤手,两个人正在激烈的肉搏,都身着特制的摔跤服,很华丽,也充分展示出了他们的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