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9(1/4)
之竟以“才德浅薄”为名,推辞不受。姬哙便不做理会了。可苏代又领百官上书:说“辞相国摄政”正是上古大贤之风范,燕王要解民倒悬,便要学古圣王敬贤之法,坚请丞相出山摄政。姬哙便又下诏,子之便又推辞。如此三番,子之方做了相国摄政,每日便在王宫上殿理事,只差没有住进王宫了。
此后两年,子之便下令在燕国“整肃吏治,以为变法开路”,先后将王族大臣与燕王心腹将吏置闲,或明升暗降,或调出军中,或借故问罪,总之是一个不剩的剔除出庙堂。尤其是三十多个县大夫,悉数更换为子之部族的才俊子弟。如此一来,燕国朝野议论蜂起,子之便以燕王名义下诏全国,申明相国是“代天变法,尊王理政,除旧布新,朝野务须同心追随相国”,之后又连续两次减低赋税,大局方才慢慢稳定下来。
摄政之后,子之给苏代加了一个“王太师”封号,专门给燕王姬哙讲述三皇五帝三代圣王治理天下的敬贤大道。苏代竟是每日进宫,雷打不动的讲述两个时辰,每讲古必涉今,竟整整讲述了两年。奇怪的是,两年之中,燕王姬哙竟没有开口问过一个疑难,只是笑呵呵的点头称是。去年冬天的一日,苏代讲罢故事,姬哙竟破天荒的开了口。
“敢问王太师,六国不成霸业,根由何在?”
“国君不信臣下。”苏代回答得非常肯定。
“若要信任臣下,如何做法最好?”
“禅让。将国君之位让于大贤。”
“相国可算燕国大贤?”
“何至燕国?相国乃千古第一大贤。”
燕王姬哙哈哈大笑:“王太师说得好,这王位,姬哙便禅让给相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