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6(1/3)
王族,几乎是无可置疑的。谁想一战大败,大势竟立刻逆转。子兰成了败军之将,按照楚国历来的规矩:折兵五万者,大将必得处斩!举荐大将者,也得罢官除爵!楚王怒骂不休,朝野一片复仇之声,屈原黄歇一班变法派更是甚嚣尘上,要“杀子兰,除昭雎,以谢天下!”要不是昭氏树大根深,联结郑袖软化楚王,又忍痛将昭氏封地二百里秘密割让给王族,并答应不问朝政,这场大灾大难实在是难以躲过的。痛定思痛,全部错失都在于一点:低估了秦国!要不是低估秦国,当初便可以反对出兵,或者称病不言,如今岂不是顺理成章的清除了这班新派政敌?正因为低估了秦国,自己人挂帅,才使政敌死灰复燃,而且使昭氏陷入了泥潭……
“禀报令尹:西方秘使求见。”
昭雎一激灵,又迅速平静下来:“领入竹林茅屋,四面巡查,不许一人靠近茅屋。”
“是了。”老总管转身快步去了。
片刻之后,两个紫衫客被老总管领到了池边竹林的茅屋之中——月光幽幽,一头霜雪的昭雎却拄着一支竹杖坐在廊下,仿佛世外仙人。
“参见老令尹。”为首紫衫客深深一躬,见昭雎没有做声,紫衫客道:“本使乃秦国公子嬴华,职任行人,奉我王与丞相之命,特来拜会老令尹。”
昭雎心中一动,此人曾与子兰比剑,他如何不记得?只是他无论如何想不到,此人竟是秦国王族公子,且是行人之职!身为秘使,公开本来身份,这是罕见的,看来秦国一定有大事相求了。他淡淡笑道:“老夫识得公子,有话便说了。”
“秦王口诏:我丞相入楚,请老令尹关照,后当重报。”
“如何?张仪要来楚国?”昭雎大是惊讶,苍老的声音都颤抖了。
“正是,三日后便到郢都。”
昭雎突然冷笑:“张仪自投罗网,老夫爱莫能助了。”
“老令尹,昭氏部族已经岌岌可危,没有秦国援手,只怕灭顶就在眼前了。”
“公子危言耸听了。”昭雎淡淡冷笑:“昭氏六世兴盛,目下小挫也已平安度过,何来灭顶之灾?又何须他人援手?”
“故做强横,两无益处。”嬴华笑道:“老令尹该当明白,苏秦不日南下,便是昭氏大难临头之时。若无张仪抗衡苏秦,楚国朝局只怕要颠倒乾坤了。”
“老夫倒想听听,秦王如何报我?”
“一年之内,老令尹在楚国摄政。”
昭雎大笑:“秦王以为,他是楚王了?”
“秦王固非楚王,可更能决定昭氏部族之生死存亡。”
“老夫愿闻秦王手段。”
“归还房陵三百里,与楚国罢兵,与屈原黄歇新派修好,内外夹击,促使楚王连根斩除楚国老世族。老令尹以为如何啊?”
昭雎长叹一声:“老夫心意,只是不想受人挟制而已。”
“两相结盟,两相得益,谈何挟制?老令尹却是多虑了。”
昭雎颤巍巍站了起来:“好了,老夫尽力而为吧,只是公子还得辛苦了。”
“但凭老令尹吩咐。”
昭雎低声说了一阵,嬴华连连点头。
次日暮色时分,郢都水门即将关闭,一叶小舟却飘了过来,出示了中大夫靳尚的送物令牌,便悠悠出了水门,飘进了一片汪洋。小舟在汪洋中飘荡了整整一个时辰,直到月上东山,才掉转船头向云梦泽北岸飞快的驶来。看看将近岸边的大石码头,船舱中走出了一个白衣人,从容的在船头临风而立,月光下竟是分外潇洒。
“好个美小哥!靳尚有礼了。”岸上一人高冠带剑,笑语中却颇显轻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