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1(2/2)
那天晚上,弟子们都有些落寞之感,齐国和稷下学宫刚刚激起了他们心中的豪情大志,却突然要走,一时间不禁迷惘失落,围在孟子周围默默相向。
“尔等郁郁无言,莫非怨为师离开齐国?”孟子微笑。
公孙丑拱手道:“弟子以为,夫子当敬重齐王爱贤之心,仓促离去,似有唐突。”
孟子依然是淡淡的微笑,“游历于诸侯则藐之,莫将其巍巍然置于心目。我儒家秉承大道,当此颓废之世,当为王者师,不可为王者器。为王者器,必行诡道小伎,其身必为刍狗。为王者师,必行正道大计,其身不朽。方今齐国,刍狗横行,大道湮灭,岂可蝇营狗苟,与之比肩争冠?”
满厅寂然,一股肃穆悲壮的殉道之气,在弟子们心中油然生出。
三天后,齐威王率领群臣诸子,在临淄城外的郊迎长亭为孟子隆重饯行。气氛似乎比迎接孟子时还要热烈。孟子在长亭外下车后,立即被大臣和稷下学宫的诸子们围了起来,关切的问候,热烈的挽留,殷勤的抚慰,衷心的颂扬,熙熙攘攘的围着孟子缠绕飞扬。孟子依旧是一副永远不变的沉静微笑,拱手环视,便将所有的热烈都照拂了一遍。
“百官诸子入席——!”司礼大臣一声高宣,才结束了熙熙攘攘的赞颂和关照。
齐威王在祥和的乐声中拉起孟子的手,并肩走进大石亭,其他百官诸子都在亭外一圈帐篷下的长案前落座。乐声终止,齐威王高声道:“孟夫子至孝大贤,乃天下楷模。今日为孟夫子饯行,来日愿孟夫子早日回齐!”
“愿孟夫子早日回齐——!”一片呼应,也是特别的热烈。
孟子在齐威王身边拱手笑道:“多谢齐王君臣盛情,孟轲永志不忘。”
齐威王举爵,“来,为孟夫子高堂康健,干!”
“孟夫子高堂康健——!干——!”
孟子抱爵环拱,一饮而尽,表示了向齐王君臣的深深谢意。
刚刚入座,上将军田忌从紧挨石亭的帐篷下站起,拱手道:“夫子今日要走,田忌有一事不能自解,尚请夫子赐教。”
孟子笑答:“不敢言教,但尽所能。”
田忌恭谨道:“楚国献来一剑,百官诸子无人能识。素闻儒家辩物治学,博大渊深,当初孔夫子就曾为列国解过不知几多疑难之物,是以敢请夫子辨识此剑,为天下解惑。”
齐威王拱手道:“多劳夫子了。”
“请一观楚剑。”孟子竟丝毫没有推辞。
田忌一招手,内侍用大盘托着一支古剑呈到孟子面前。盘中古剑约有二尺许长,青铜剑鞘上古纹斑驳,有金石古器的shén • yùn。孟子拿过古剑,左手一掂,右手一按剑扣,但闻一阵清越振音隐隐而起,青光乍闪,古剑竟滑出剑鞘一尺许!随着剑身完全抽出剑鞘,一道清冷的光芒在亭中闪烁不定。亭外遥观,竟恍若一面铜镜的反光!群臣诸子不由一阵惊叹。孟子端详剑锋有许,又以手指轻弹剑身,青扬的金声竟嗡嗡绕梁。孟子又用一方白丝巾细细的拭抹了一遍剑身,若有所思的将古剑放回大盘。全场不禁屏息。
“此剑乃鱼肠剑,确系古剑神品。”孟子肯定的回答。
齐威王:“烦请夫子详加拆解。”
孟子从容道:“要说剑器,须说源流。铸剑术源于黄帝时之蚩尤部族。蚩尤以天赐铜料铸剑三千,曾屡败黄帝大军。相传蚩尤部族所铸最有名的剑,是弯月形的‘蚩尤天月剑’,惜乎此剑湮灭后世,渺渺难寻。三千多年后,吴越大山中有神工巧匠欧冶子,善以铁料辅以铜、金铸剑,遂使铸剑术成为一门极深的学问。春秋时又有吴国神工干将、楚国神工风胡子,两门派比肩而立,铸剑术此时达于登峰造极。此三人先后为天下铸成十口名剑,每一口均是稀世珍宝,兵中神品。”
田忌惊讶了,“田忌愧为大将,只知二三,敢问十剑之名?”
“何谓十剑?一曰干将,二曰莫邪,三曰龙渊,四曰太阿,五曰工布,六曰湛卢,七曰纯钧,八曰胜邪,九曰鱼肠,十曰巨阙。其中后五剑分为大三、小二,称大刑三、小刑二。即湛卢、纯钧、胜邪,均为长剑。鱼肠、巨阙,则为短剑。前五剑为雌雄、三名神剑。干将、莫邪为雌雄剑。泰阿、龙渊、工布为三名剑。此谓十剑之名。”孟子不禁说得有些神往。
“十剑落于何处?夫子可知?”齐威王大感兴趣。
“十剑出,天下为之争城夺地,到手则密不示人,是以十剑下落均难确定。越国曾有著名相剑师薛烛,为酷爱剑器的越王勾践相过五口名剑,即大刑三小刑二。可知五剑曾一时落于越国。干将莫邪百余年来未闻出世。其余各剑,也是偶有所闻,倏忽不知其所。”
“楚国特使私下说,这口剑是干将。”田忌脱口而出。
“非也。”孟子摇摇头笑道,“此剑断非干将,有三不是。其一,剑形不是。干将为雄剑,英挺雄长,当有三尺左右。此剑短而稍宽,不足二尺,乃小刑之象。其二,剑锋不是。干将莫邪者,乃夫妇合炼而得名之雌雄剑。妻子莫邪投身入炉,而使铁汁大出。剑成后,雄剑剑锋有纹络斑痕,那是雌剑血泪洒于雄剑所致。眼前古剑虽有纹络,然却在剑身,不在剑锋,且通体有纹,故非干将也。其三,剑音不是。剑为百兵之神。举凡名剑,皆有灵性shén • yùn,遇大奸大恶,则鸣于鞘中;剑鸣通于琴鸣,一旦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