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178

分节阅读 178(1/2)

目录

们的兴趣不在这里,而在诗中所述的君主与民同乐。

君主与民同乐历来被看作是君王个人德行高尚的表现,也被看作是政治清明、上下左右关系融洽和谐的标志,以至后来即使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也会有宫迎卜御用文人出来献媚,制造一些君主德行高尚、与民关系和谐的假象。

当然,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有关周文王的传说是献媚取宠的下臣编造出来的美丽光环。因为文王所处的时代毕竟与后来不同——哪怕那是人们理想的、一去不复返的美好时代。推想起来,那时周代统治者刚走出部族群落,一切都刚刚开始,由部族首领转向国家最高统治者,以前作首领时的一些良好德行得以在国家初创时发扬光大。加上面临诸多敌对部族虎视眈眈的威胁,要想立稳足跟,不得不考虑团结一心、同仇敌的大问题。再从个人修养性格的角度看,的确有修养良好、不贪不婪、性情温和的统治者。所有这些加在一起,完全可能造就出像用周文王那样的贤明君王。正如诗中所述,平民百姓当真把他当作父母一样来尊敬、亲近、臣服,甚至连鸟兽虫鱼都能深明其中缘由,从而欢欣雀跃(是文学夸张,还是献媚取宠?)。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羡慕?

可惜这种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后来的君主们再也不可能与老百姓天然的亲和关系,即使某个人想这样做,制度也不会允许、治人者和被人治者的距离拉开了,矛盾出现了,怨恨产生了。在后人的心目中,周文王的时代几乎就是一个神话。

------------------

维清

——规则是成功的根本

【原文】

维清缉熙(1),

文王之典(2)。

肇肇(3),

迄用有成(4),

维周之祯(5)。

【注释】

(1)清:清明。缉:延续。熙:光明。(2)典:前代定下的法则。

(3)肇:开始。肇:祭天。(4)迄:至,到。有成:指拥有天下。(5)祯:祥瑞,吉祥。

【译文】

政治清明光耀后,

文王法典是根本。

自从开始祭上天,

直到今天大功成,

这是周朝的祥瑞。

【读解】

这是周公制礼作乐时祭祀文王的宗庙乐歌。

把周文王的成功,归于法则、规矩,应当是说到了点子上,作为一国之君,即或是部落首领,不可能像乌合之众的头儿一样随心所欲,走道哪里算哪里,更不可能走一步看一步。要归顺人心,要使言论、行动有所依循,必须有法则。从法则之于家、国、人的重要性来说,单是创制法典,使国家、社会的运转依一定的轨道而行,时人们的言行有所依凭,周文王的功绩便足以光照后世,垂青史册。

法则的制定,不外乎两个方面:角色的定位,以及由这种定位而规定的权力、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是制定超越角色定位和职责、义务的惩罚措施。这样,有了规矩,就可成方圆了。

------------------

天作

——志在四方建功业

【原文】

天作高山(1),

大王荒之(2)。

彼作矣(3),

文王康之(4)。

彼徂矣岐(5),

有夷之行(6),

子孙保之。

【注释】

(1)作:生。高山:指岐山。(2大王:指周代开国君主。荒:治理(3)彼:指周太王。(4)康:继承发扬。(5)徂:同“岨”,山势险峻。(6)夷:平,平坦。

【译文】

天生高峻的岐山,

太王开发治理它。

太王开创周基业,

文王继承发扬它。

岐山高大又险峻,

如今大道平坦坦。

【读解】

这是成王时周公祭祀坦岐山的山歌。

岐山并非周部族的故土,然而,周部东迁之后,周王朝的发达兴旺从岐山开始,周人从这里继续向东扩展,直至中原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对周王朝来说,岐山的意义远远超过里部族原来的栖息之地,自然要隆重地祭祀。

看来,“故乡”的意义会随着人们的经理的改变而改变。原有的故乡由于不利于生存发展可能黯然失色,新的发迹地因为使人大受裨益而可能更加亲近。建功立业不一定非要生于斯、长于斯地故乡不可。

正如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天涯何处不可以建功立业?志在四方,大概说地便使这个理。

------------------

丰年

——丰收不忘祭祖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