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9(2/2)
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注释】
①茨:蒺藜,草本植物,果实有刺。②埽(sao):同“扫”,意思是除去。③中篝(gou):宫室内部。④襄:消除。⑤详:详细讲述。⑥束:捆扎。⑦读:宣扬。
【译文】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对人谈。
如果真要谈出来,
让人听了觉害臊。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详细讲。
如果详细讲出来,
说来话长讲不完。
墙头长满蔡黎草,
不可捆扎无处放。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去张扬。
如果一定要张扬,
让人听了觉耻辱。
【读解】
这是一首讽刺卫空公yín • luàn的“刺淫”诗。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廷生活,都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就生活在宫廷中的人来说,宫纬秘事属于既无法说情楚,又不便于说清楚,更无人敢说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类。这样一来,宫纬秘事便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帝王作为人民的领导人,当然无法逃脱人民雪亮的眼睛的监督。尽管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没有约束帝王权力的弹劾机制,帝王实际上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无法完全禁止人们的传说议论。宫廷的围墙再严密,是不可能不透风的。惧怕议论,下令严禁议论,或者完全不在乎议论,我行我素,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共同表明了统治者的腐败专横。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帝王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可能不敢说,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知道,不明白。瞎子吃汤圆都心里有数,更何况耳目和心智健全的正常人呢。
再说另一方面。帝王制定的种种道德准则,往往是对人不对己的,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却可以超然于规则之外。这样的规则再好,却因为有先天缺陷而成为破脚的。如此这般,便又为人们的议论提供了理由。
------------------
相鼠
——老鼠也重视礼仪?
【原文】
相鼠有皮①,人而无仪②。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④?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⑤?
【注释】
①相:察看。②仪:礼仪。③止:节制。④俟(si):等待。⑤遄(chuon):迅速。
【译文】
看那老鼠都有皮,做人怎不讲礼仪。
要是做人没礼仪,为何不死还活着?
看那老鼠有牙齿,做人怎不讲节制。
要是做人没节制,不死还想等什么?
看那老鼠有肢体,做人怎能不讲礼。
要是做人不讲礼,为何不去快快死?
【读解】
鼠辈是丑陋的,令人厌恶的。中国人想出了众多词语来表达对鼠辈的厌恶感,比如贼眉鼠眼,鼠头鼠脑,鼠目寸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等。可见老鼠是为人所不齿的。
用老鼠来说明讲礼仪守规矩的重要,把最丑的丑类同要庄严对待的礼仪相提并论,是极而言之。强烈的反差可以造成使人震惊的效果,而且还有一层特殊的幽默色彩,仿佛是告诉人们:你看看,你看看,连鼠辈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形容虽然偎琐,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样儿,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无可挑剔!于是,鼠辈就成了一面镜子,让不讲礼貌、不守礼仪的人从鼠身上照见自己。
把人同老鼠相比损是损了一点,但突出强调了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人看重的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仁义道德、礼仪廉耻;同西方人看重的人本主义和理性精神大有区别。我们几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正是以此作为立国立家做人的根本的。
------------------
载驰
——拯救要靠行动
【原文】
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3)。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4),不能旋反(5)。
视尔不臧(6),我思不远。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7)。
视尔不臧,我思不闷(8)。
涉彼阿丘(9),言采其蝱(10)。
女子善怀(11),亦各有行(12)。
许人尤之(13),众秭且狂(14)。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15)。
控于大邦(16),谁因谁极(17)。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注释】
(1)载:语气词,没有实义。驰、驱:车马奔跑。(2)唁(yan):哀吊失国。(3)漕:卫国的邑名。(4)嘉:嘉许,赞成。(5)旋反:返回。(6)臧:善。(7)济:止,停止,阻止。(8)闷(bi):同“毖”,意思是谨慎。(9)阿丘:一边倾斜的山丘。(10)蝱(meng):药名,贝母。(11)善怀:多愁善感。(12)行:道路。(13)许人:许国的人。尤:怨恨,责备。(14)蝱(Zhi):同“稚”,幼稚。狂:愚妄。(15)芃芃(peng):草木茂盛的样子。(16)控:告诉。(17)因:亲近,依靠。极:至,到。
【译文】
车马疾驰快奔走,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我心哀伤又忧愁。
没人赞成我赴卫,要我返回万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不是我思不深远。
没人赞成我回卫,想要阻止也不能。
你们想法都不好,不是我思不谨慎。
登上高高的山冈,采集贝母解愁肠。
女子多愁又善感,各人心里有主张。
许国大夫责怪我,实在幼稚且张狂。
我在郊野忙行驶,麦子繁盛又茂密。
前往大国去求援,依靠谁来帮我忙。
许国大夫君子们,不要再把我责备。
你们纵有百般计,也不如我亲自去。
【读解】
许穆夫人是卫宣公之女,出嫁许穆公。眼见卫国覆亡,痛心疾首,前去吊唁,并力图用行动来拯救卫国。此举遭到许国君臣的阻挠,许穆夫人在忧愤之际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道出一个问题:在国难当头之际,是坐以论道,前怕狼后怕虎,还是义无反顾,起来用行动来拯救。一介柔弱女子和一群五尺男子的言行心态,已在诗中作了披露。
危难之际总得有人挺胸而出,左思右想,瞻前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