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2(2/4)
【读解】
孔子如果只说小人而不说女人,恐怕这段话就不会在后世一再受到攻击了。
其实,实事求是他说,孔子这段话对一般女子某些特征的概括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在恋爱中的女子,恐怕就是有些难缠,有些拿她不好办不好伺候吧?你对她太好了,大宠爱了,她往往会恃宠而骄,动辄赌气不理你(近之则不孙),弄得你啼笑皆非,不知要怎样去讨得她的欢心。反之,你只要稍稍对她有些疏远,要么两天没有电话,要么自己一个人去看了一场电影(更不敢说还约了其他人了),那她就会怨气冲天,恨死你,非得要你给好说上几箩筐的好话,认罪悔改,永不再犯才行。
所以,如果单单是说这些,孔子的话并没有错。麻烦的是他把女子与小人并列,这就得罪了,起码被认为有轻视妇女的倾向。这样一来,在妇女解放,“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尤其是在所谓“女权主义”兴起的时候,孔老先生这段话要被狠狠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孔子是不是蓄意要轻视妇女,所以把她们与“小人”并列而论呢?话也不能这样说,因为我们不能脱离社会时代背景来看问题。孔子时代的社会结构是以男权为中心,女性的确大都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信息相对闭塞,思想相对落后,心胸相对狭窄,这些都是事实。而孔子自然是站在男性中心的角度说话,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能认为圣人对女子们特别有偏见,而是有社会和时代的种种复杂因素。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今天如果有人问你这个问题,那你就赶快否认罢。
------------------
人过四十万事休
【原文】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译文】
孔子说:“四十岁了还被人厌恶,那他这一生也就算完了!”
【读解】
一方面,“四十而不惑。”(《为政》)一个人的发展到了四十岁就基本上定型了,能辨疑解惑,对许多问题都有自己dú • lì的看法了。
另一方面,“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没有什么,但如果是被人厌恶,具有坏名声,那问题可就麻烦了,所以圣人感叹说:“其终也已!”那他一生也就算完了!
俗话说,人过中年万事体。准确他说,这中年的标志也就是四十岁左右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人过四十万事休。
当然,另一种看法是。“四十而不惑”,四十岁左右正是干事业,出成果的大好时候,怎么能够说是万事休呢?
------------------
微子第十八
本篇主要介绍孔子立身处世的态度,而且大多是通过与隐士的思想比较来表现的。具有一定故事性是本篇在《论语》中的突出特点。全篇原文共11章,本书选7章。
时代的病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