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2/2)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读解】
与孟子辩论的告子有一句名言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也就是说,饮食男女是人的本性。
《礼记·礼运篇》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承认饮食男女之事是人的强烈欲望所在。
而孔子则是从现实的角度,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发出叹息说:“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也就是说,人都是喜爱女色甚于喜爱道德的了。
难怪得“英雄难过美人关”,往往用十万大军办不到的事,满朝文武官员无可奈何的事,只需要用一个绝色佳人就办到了。
难怪得“不爱江山爱美人”,皇帝老馆宁可不做,或做得来“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女色的魅力如此之大,怎不令孔圣人发出由衷的感叹呢?
这个问题,恐怕不仅是孔子及其儒学没有能够解决的,就是到了我们今天,也仍然是没有能够得到解决的啊!
------------------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原文】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①篑(kui):盛土的筐子。
【译文】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读解】
《尚书·旅獒》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前功尽弃·这是谁造成的?孔子回答说:是自己。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填平一块土地,虽然现在才倒一筐上下去,但如果我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最终大功告成,这是谁造成的?孔子回答:还是自己。
所以,进退成败都在自己,而不是像俚语说韩信的那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就以韩信的事例来看,成,萧何只有举荐之功;败,萧何只有谋划之力,而无论举荐还是谋划都只是外在的因素,真正内在的决定因素还在于韩信自己。因此,严格说来,不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是“成也韩信,败也韩信”。推而广之,则是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推之于外在的因素.不要怨天尤人,而要着力于把握自己,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当然不是说不要外部条件和环境,不讲机遇,而是说,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和机遇也都是靠自己去创造、形成和抓住的,一切都要通过自己本身而起作用。
还是《国际歌》那几句唱得好: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对个人来说.也依然是如此: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
自强不息的楷模
【原文】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啊!我只看见他进取,从来没有见他停止过。”
【读解】
可惜什么?可惜颜渊早死,只活了32岁。而不是可惜他只关进取,不知停止。
这一段是颜渊死后孔子的感叹,着力赞扬他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是处于永远的运行之中,一分一秒也不止息。“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要求我们效法宇宙的规律而把握自己的生命,不断前进,不断更新。也就是《大学》引汤之盘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见新。”或者用我们今天的通俗说法,叫做“小车不倒只管推”或“生命不止,冲锋不止。”所有这些.都是自强不息的意思。
生命历程如此.一切的进德修业,功课学问都莫不如此。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是进步,就要退步;没有进步停留在原地,其实也是退步,没有中间环节可停留。颜渊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只知进取不知停留,成为自强不息的楷模。孔子也正是深知这一点,所以对颜渊大加赞赏,感叹不已。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①秀:庄稼吐穗扬花。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
【读解】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而废。
拿人生来相比,小时了了,资质很好却没有学成,连个大学都没考上是苗而不秀,根苗虽好却没能开花。大学考上了,毕业了,工作一无成就,“混日子罢”,是秀而不实,虽然也曾经开过花,可昙花一现,转眼即成过眼云烟,昨日荣耀。
这样一说,我们大半的人不都成了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了吗?
事实上,拿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人生也就是这样,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
当然,如果降格以求,也就不一定是这样了。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发表几篇文章就是学者,拼凑两本书就是作家,“千古文章一大抄”,专家教授满天飞。那也就人人都苗而又秀、秀而又卖了罢。
不管标准一不一样,回到孔子的原话上来,他的意思不外乎是勉励我们向颜渊学习,自强不息,死而后已,而不要半途而废,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这倒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