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48

分节阅读 48(2/2)

目录

这就是理解的困难。

话说回来,既然圣人都有不被人理解的苦衷,你我凡夫俗子又有什么想不通的呢?总之是立身处世的艰难罢了。

古往今来都是同样的道理。

------------------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

【原文】

定公①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①定公:鲁国国君,名宋,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即位,在位15年(公元前509-495)。

【译文】

鲁定公问道:“君主使用臣下,臣下服事君主,该怎样做?”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事君主。”

【读解】

上有礼,下有忠,这是一种以心换心,投桃报李的领导艺术。

相反,在上者如果对部下无礼,呼来唤去,部下也就很难对他的上级尽忠了。

礼与忠,慈与孝,这些都是儒家政治中对立而又统一的范畴。君礼臣忠,父慈子孝,相反,就会出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礼崩乐坏局面了。

在礼与忠这一队范畴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礼的一方面,也就是领导者的一方面。所以,做领导的人一定要礼待下级,以此来激发下级的忠心,使之不仅做到服从命令听指挥,而且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领导。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原文】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

【注释】

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②淫: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而取广义的解释,即过度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感。”

【读解】

孔子对《关雎》的评价,实质上表达的是他对情感控制的看法,也就是凡事讲求适度的“中和之美”,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

以中庸之道来评价美与艺术,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和处理不同于后世的“道学先生”一味否定情感,而是肯定了“乐”与“哀”的合法地位,只不过要求“乐”与“哀”都不过分,都有所节制罢了。

这当然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对现代人来说,崇尚歇斯底里的先锋艺术,寻找强烈刺激,追求“过把瘾旧死”的生活,哪里还有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涵养呢?

这就是时代的差异吧。

------------------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原文】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②。宰我对曰:“夏后氏③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④。”

【注释】

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②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③夏后氏:夏代。④咎:追究。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用什么木头做土神的牌位好。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做,周代用栗木做,用栗木做的意思是使老百姓望而生畏,战战兢兢。”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成的事就不必再说它了,已经做了的事就不必再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读解】

孔子不满意宰我关于“使民战栗”的解释,因为它不符合德政爱民的思想。但周代又确实用栗木做的土神牌位,所以孔子也不好正面批评宰我,而只是从思想方法上来说,既然已经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去追究它了。

不管这件事本身的是非曲直,孔子这里所表现的,到的确是一种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所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生米既已煮成了熟饭,说也无益,劝阻徒劳,追究也于事无补,不如不说的好。

人们常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或者说:“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既往不咎,立功受奖。”

是不是都是这种宽恕精神呢?

------------------

尽善尽美的追求

【原文】

子谓《韶》①:“尽美矣,又尽善②也。”谓《武》》③:“尽美矣,谓尽善也。”

【注释】

①《韶》:舜时的乐曲名。②美、善:美指声音,即艺术形式方面;善指思想内容方面。③《武》:周武王时的乐曲名。

【译文】

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读解】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时“三月不知肉味”(《迷而》)如此沉醉,当然会认为它尽善尽美了。

但他为什么会认为《武》乐内容不够好呢?这是因为,舜的天子之位是禅让而得,所以孔子认为他那个时代的代表性乐曲“尽美”又“尽善”,而周武王的天子之位是由讨伐商纣得来的,尽管是正义的,但却“未尽善”。

可见,孔子评论文艺作品是以政治标准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撇开对艺术的评论而运用于生活于事业中,尽善尽美的标准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表现出严肃认真而执着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说起来,依然是一种古典主义的精神,在今天行色匆匆的现代人身上似乎不多见了。

------------------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原文】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①,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

①敬:严肃认真,如“敬业”,指对工作严肃认真。

【译文】

孔子说:“作领导不宽容,行礼仪不严肃认真,遭遇丧事的时候不悲哀我用什麽来观察这种人呢?”

【读解】

没有什麽值得观察的,当然也就是被否定的对象了。

这里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居上不宽”的问题。在另外的地方,孔子曾反复从正面说:“宽则得众。”(《阳货》、《尧曰》)宽容就能得到群众拥护。并把“宽”作为“仁”的五个方面内容之一。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房龙曾写过一本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宽容》,把宽容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如果说,宽容对于一般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的话,那麽,对于居于上位的领导人来说,就更应该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素质了。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澈了,清澈到像游泳池里的水一样,那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