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18

分节阅读 18(2/2)

目录

“后稷(17)教民稼穑,树艺(18)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内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19)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20)曰:‘劳之来之(21),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22)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23)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24)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925)将归,人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26)之,皜皜(27)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28)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29)。’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30),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31)运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贸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32),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33)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注释】

①神农之言:神农氏的学说。神农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常与伏羹氏、燧人氏一道被称为“三皇”。神农氏主要的功绩是教人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叫“神农”。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多托古圣贤之名而标榜自己的学说。“农家”就假托为“神农之言”。②许行:农家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③踵(zhong):至,到。④廛:住房。氓:移民。⑤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穿粗麻衣,靠编草鞋,织草席谋生。衣(yi),动词,穿;褐(he),粗麻短衣;屦(ju),草鞋。(6)陈良:楚国的儒士。陈相、陈辛:都是陈良的学生。(7)饔飧:饔(yong):早餐;飧(Sun):晚餐。(8)厉:病.(9)釜:金属制的锅;甑:用瓦做的茶饭器;爨(cuan):烧火做饭;铁:指用铁做的农具。(11)舍:相当于方一言“啥”,即什么东西、一切东西的意思。(12)宫中:家中。古代住宅无论贵贱都可以叫“宫”,秦汉以后才专指帝王所居为宫。(12)大人:这里指有地位的人,与下文“小人”相对。(13)路:指奔波、劳累。(15)敷:遍。(16)瀹济漯:瀹济漯(yue):疏导。济漯(ta):济水和漯水。(17)后稷:相传为周的始祖,名弃,尧帝时为农师。(18)树艺:种植。(19)契(xie):人名,相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20)放勋:尧的称号,放是大,勋是功劳,原本是史官的赞誉之辞,后来成为尧的称号。(21)劳之来之:劳、来都读为去声,劝勉,慰劳。(22)皋(gao)陶(yao):人名,相传为虞舜时的司法官。(23)易:治。(24)倍:同“背”,背叛。(25)治任:准备行李。治,整治;任,负担。(26)秋阳以暴:秋阳,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历五六月,所以这里所说的秋阳实际相当于今天的夏阳。暴,同“曝”,晒。皜皜(hao):光明洁白的样子。(28)鴃(jue):伯劳鸟。(29)戎狄膺,荆舒是惩:引自《诗经·鲁颂·闷官》。膺,击退;惩,抵御;戎秋是北方的异族;荆、舒是南方的异族。(30)市贾不贰:贾通“价”;不贰,没有两样。(31)五尺之重:古代尺寸短,五尺约相当于现在三尺多一点。(32)倍蓰(xi):倍,一倍;蓰,五倍。后文的什、百、千、万都是指倍数。(33)巨屦小屦:粗糙的草鞋与精致的草鞋。

【译文】

有一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名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进见滕文公说:“我这个从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所住处,成为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处。

许地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打草鞋织席子谋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也进见滕文公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我们都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了自己以前所学的而改学许行的学说。

陈相有一天去拜访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的确是个贤明的君主,不过,他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治国之道。贤人治国应该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食,一道亲自做饭。现在滕国却有储藏粮食的仓库,存放财物的仓库,这是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够叫做贤明呢?”

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陈相回答说:“对。”

“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吗?”

回答说:“不,许先生只穿粗麻衣服。”

“许先生戴帽于吗?”

回答说:“戴。”

孟子问:“戴什么帽子呢?”

回答说:“戴白帽子。”

孟子问:“他自己织的吗?”

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回答说:“因为怕误了农活。”

孟子问:“许先生用锅和甄子做饭,用铁器耕种吗?”

回答说:“是的。”

“他自己做的吗?”

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于是说:“农夫用粮食换取锅、瓶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和铁匠用锅、瓶和农具换取粮食,难道就能够说是损害了农夫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做成锅、甑和各种农具,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为什么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时干得了的。”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未太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草木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飞禽起兽危害人类,到处都是它们的踪迹。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舜派益掌管用火烧,益便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于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源水,引流入海;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进入长江。这样中国才可以进行农业耕种。当时,禹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都不进去,即便他想亲自种地,行吗?

“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才能够养育百姓。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尧说道:‘慰劳他们,安抚他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创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圣人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之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

“尧把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