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四书五经合集(白话注释版) > 分节阅读 7

分节阅读 7(2/4)

目录

齐宣王已经完全被孟子的言语所打动,所以态度诚恳地请孟子“明以教我”,不要绕弯子了,打开窗户说亮话吧。直到这是孟子才完全正面地展开了他的治国方略和施政纲要。归结起来,也不过就是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恒产才有恒心,所以要先足衣食后治礼仪。

这就是《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合于两千年后卡尔.马克思那个伟大的发现:“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光靠勒紧肚子闹革命”是不行的,越穷越光荣也是自欺欺人的。

而且,仅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无恒产者”也是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孟子认为在我们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从富民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他们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而且还有一定的产业。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谈得上进一步精神文明建设,即“治礼仪”的问题。

讲清楚了这一层道理后,孟子才转到第二层意思,即较为具体的展示他的富民兴教的蓝图。我们不难发现,他在这里所展示的富民兴教的蓝图,几乎与他在梁惠王那里所展示的一模一样。(只是把“数口之家”改为了具体的“八口之家”,“七十者衣帛食肉”改为了“老者衣帛食肉”罢了)一个国家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又到了另一个国家。孟子就是这样,像他的前辈孔老夫子一样,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希望:行义以达其道“,为救世济民而不辞辛劳,甚至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积极入世的理想精神,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从齐宣王到齐桓、晋文之事开始,以上四节在《孟子》原书中属于一章,我们为了阅读的方便把它相对分开。这一章长文,是孟子政治学说的重要篇章,其中许多名言名句,如“君子远庖厨”、“缘木求鱼”、“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等等,甚至一些重要段落也都成了脍炙人口的文学名段,对于我们研究政治、哲学、经济、社会乃至于文学表达等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孟子极富心理分析色彩的谈话艺术,也值得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在孟子的时代当然还没有什麽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依德更是两千多年后才出生,但这并不能否认孟子的心理分析技巧。自发的实践先于理论和科学的建立,这是没有什麽奇怪的。倒是我们应该对孟子的心理分析实践作为更深入的研究,以获取心理学史的珍贵资料,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当然已不是我们这里的任务了。

------------------

君子远庖厨

【原文】

齐宣王①问曰:“齐桓、晋文②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③,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