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中国百科全书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1/2)

目录

谟斯(今伊朗阿巴丹附近)、剌撒(今也门木卡拉附近)、木骨都束(今肯尼亚摩加迪沙)、不(卜)剌哇(今孛■的布腊瓦)、麻林迪(今肯尼亚的马林迪)、比剌(今非洲爪达富伊角外的阿卜德库里岛)、孙剌(今地不详)等亚非国家。这次出使开通了中非航路。同年十一月,麻林迪来中国献“麒麟”(长颈鹿),显示郑和使团对东非沿岸国家的访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成为明朝鼎盛时代在外交上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十四年四月,朱棣特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以为纪念。同年十二月,第五次下西洋,于十七年七月回国。这次出使期间,明王朝已决定迁都北

郑和接爱外国土人贡礼

京,需要各种珍禽异兽来充实内苑,于是随郑和船队带回了忽鲁谟斯国的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今南也门首都亚丁)的麒麟、长角马哈兽,木骨都束国的花福鹿、狮子,卜剌哇国的千里骆驼、驼鸡,爪哇、古里国的縻里羔兽等。这些珍贵礼品象征着亚非国家同中国的真挚友谊。十九年正月,第六次下西洋,护送忽鲁谟斯、阿丹、喃渤利、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等十六国使臣回国,对沿途所经国家和地区又进行了友好访问。郑和使团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宣德五年六月,郑和奉明宣宗朱瞻基之命,第七次下西洋。主要访问忽鲁谟斯、锡兰山、古里、满剌加、木骨都束、苏门答剌、阿鲁、阿丹、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郑和在古里逝世后,船队由王景弘统领,于八年七月返回南京。

航海技术郑和历次远航,随员均多达两万七八千人,包括行政官员、军事人员、航海技术人员、船舶修造工匠、一般管理人员和办理杂务的人员,以及通事(翻译)和医务人员。船队主体一般由六十三艘(一作六十二艘)大、中号宝船组成。

郑和宝船(模型)

大号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阔十八丈;中号宝船长三十七丈,阔十五丈;加上其他类型的船只,如座船、战船、粮船、水船等,每次出使,共乘巨舶百余艘,其中第一次乘二百零八艘,为七下西洋中动用船只最多的一次。

郑和船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纵横驰骋近三十年,不仅开辟了横渡印度洋直达非洲,以及通往阿拉伯诸国的新航路,而且向南越过南纬4°以上,在印度洋和南洋的各个海域,分别开辟了多条新航线,对后代的印度洋和南洋航海所采取的航线有很大的影响。新航线的开辟有赖于郑和使团掌握的先进航海技术和所具有的海洋科学知识。其天文航海技术,已由以往海上对星象的占验,发展到牵星过洋,并配合以罗盘定向,测定针路,形成为一整套先进的航海术。《郑和航海图》中所注的过洋牵星数据及所附四幅“过洋牵星图”,为后世留下了中国最早、最具体完备的关于牵星术的记载。过洋牵星图为方形,代表一水平方框,分为南、北、东、西四边,共四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本上和今天地图的设计一致,四幅图各有名称和图文,对本图用于何段航程,所牵星座名称及其高度,作一扼要的说明。每边外方之星座位置,代表航行时所观测某星的高度及其方位,星座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即所谓图注。郑和船队在过洋牵星时,常南北或东西两星同时并用,互相核对。最常用的是通过观测北辰星的海平高度,来确定在南北方向上的相对船位,探知船舶所在位置与地点以及所过岛屿名称,以及礁险等情况;同时,又记下所经地点测定的罗盘所定方位和所取针路。郑和下西洋所用“针经图式”,就是船队在往返亚非诸国的路程中,不断探明海道而制定出来的。郑和船队以“过洋牵星图”和“针经图式”为依据,将航海天文学与地文航海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航行方位的精确程度。船队在驶往海外诸国途中,须穿越一些危险的海区,经认真的观察研究,已很好地掌握了印度洋上的季节风,以及随之而发生的季节性海流流向的变化规律。船队一般在十月至翌年正月东北季风时节从国内启程;而在西南海洋季风到来的四月至六月从印度洋、南洋动身归国。因而船队往返皆处于顺风条件之下,可以最短的时间驶完预定的航程。

成就与影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建立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关系,提高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郑和使团奉行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的和平外交方针,执行明成祖朱棣的对外开放政策,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两洲数十个国家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纷纷来宾,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的礼品,在郑和下西洋时期,仅永乐六年至十八年中,亚非国家中就有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满剌加、苏禄(今菲律宾群岛南部)、古麻剌朗(在今菲律宾)四个国家的国王亲自来华访问。郑和下西洋时期,明王朝声威远播,实为历代所罕有。另外,郑和下西洋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把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业,以苏州为中心的丝织业,以松江为

郑和下西洋图

中心的棉织业,以芜湖为中心的漂染业等,都有较快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郑和下西洋既使亚非各国人民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又使中国人民在认识亚非国家方面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中国人民对海外的地理知识。郑和使团重要成员马欢著《瀛涯胜览》、费信著《星槎胜览》以及巩珍著《西洋番国志》三书中,对郑和下西洋所访问的主要国家的情况,都作了翔实而生动的记述。《郑和航海图》中,有关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地理知识,也有集中的反映。

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友好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15世纪初期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参考书目

郑鹤声、郑一钧:《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齐鲁书社,济南,1980~1983。

郑一钧:《论郑和下西洋》,海洋出版社,北京,1985。

(郑鹤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