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2(1/3)
丁还主编了一部《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介绍中国历代医学成就。
元朝时入居中国的西域各国人极多。他们散居各地,被统称为色目人,享有许多特权,或仕至大官,或为富商大贾,擅水陆之利,其中不少人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叙利亚人爱薛精通星历、医药之学,贵由在位时来蒙古,后入忽必烈藩府,忽必烈即位后,命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事。大都、上都各设有回回药物院,配制御用药物。回回医生除服务于宫廷、京师者外,还有不少散在各地行医,很受民间欢迎。各种西域药物、医法输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医学宝库。早在成吉思汗时,波斯、阿拉伯历法就被介绍到中国。忽必烈居藩时,征召回回星历学者,波斯人札马鲁丁应召东来,后主西域星历司,至元四年(1267)撰进《万年历》,并制造了一套西域仪象,包括浑仪、天球仪、地球仪等七种。后立回回司天台,即以札马鲁丁为提点,吸收了不少西域天文学者在其中工作。波斯、阿拉伯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史地等各类书籍于元时大量传入中国,仅秘书监所存者即达百余部,其中包括兀忽里底(欧几里德)几何学著作。现存明初刻本《回回药方》,即元人所译阿拉伯医书。阿拉伯学者赡思精通汉文,曾参与编纂《经世大典》,所著《西国图经》、《西域异人录》等书,当系译介阿拉伯史地著作,惜今不存。窝阔台曾令木速蛮工匠在和林北一日程的春季驻地建迦坚茶寒殿。忽必烈时,又有阿拉伯建筑家也黑迭儿参加了大都皇城和宫苑的建设。自成吉思汗西征以来,大批西域工匠被俘东迁,后散居漠北、中原各地,立局造作,有织造金锦的纳失失局以及金玉等匠局。由于东西贸易兴旺,输入中国的西域玉石、纺织品、食品以及珍禽异兽源源不断,满足了元朝宫廷、贵族、官僚、富豪的奢侈生活需要。元人忽思慧所撰《饮膳政要》,载有多种回回食物及烹调方法,马思答吉汤(肉汤)、舍儿别(果汁)等均为元宫廷、贵族所喜爱。
元朝的历史地位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较短的朝代,但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空前发展、壮大的时期。自唐朝中叶开始出现的分裂局面(先是南诏自立,继以藩镇割据),历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几个政权并存状况,持续达五百多年。至元朝,不仅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且实现了包括辽东、漠北、西域、吐蕃、云南等地区的大统一,幅员之广超过汉、唐,尤其是吐蕃地区从此并入版图,意义更大。前代封建王朝统治诸边疆地区,多只限于羁縻。元朝除西域地区为宗藩封国外,基本上都实行了统一的行政建制,署行省分治之(宣政院辖吐蕃地区三个宣慰司,藏文史籍谓“等于一个行省”),地方官出自朝命,人民承当赋役,中央政府的管辖程度远高于前代。各民族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密切,人口大批地相互流动,交错居处,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文化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形成元朝文化多样性的显著特色。涌现了大批精通汉文化的非汉族文人学者,尤为前代所未有。
其次,社会经济和文化有所发展,若干方面超过前代。元统一后,受到长期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很快恢复,生产关系的某些倒退现象逐步消除。元朝编纂和颁行农书以推广生产技术,棉花生产普及于南北,在边疆地区大规模开辟屯田,都是农业发展的标志。由于全国的统一,驿传制度(站赤)的完善和海运的开通,国内外交通空前发达,商业比唐、宋时代有更大的发展,城市十分繁荣。手工业方面,新兴的棉纺业、毡罽业都达到相当高水平,瓷器、印刷等业也有较大进步。科学、文化方面,天文学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医学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小说创作繁荣,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优秀文学遗产。
其三,元朝是古代中外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鼎盛时代。陆路、海路都通畅、繁盛,交往范围扩大,人员来往多而频繁,均非前代所可比拟。大量科学技术成就和制度文化的互相传播,对各自经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中国印刷术(见活字印刷)、火药武器西传对欧洲社会的进步,回回天文、医药在中国,都有深远影响。
此外,元朝在政治、军事制度方面也有发展。如建立行省制度(见行中书省),使地方行政管辖体制更趋完善,一直为后代所沿用。元朝的统治也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消极、落后的影响。
(韩儒林陈得芝邱树森姚大力)
《元朝秘史》
《元朝秘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