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2(3/3)
杨遇春
杨遇春
(1760~1837)清嘉庆时名将。字时斋。四川崇庆州人。六岁入家塾,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乾隆四十四年(1779)中武举人,次年拣选入伍。后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tái • wān林爽文起义及贵州、湖南苗民起义,深受福康安的赏识。嘉庆二年(1797),开始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为经略大臣额勒登保所倚重。五年,以提督率军dú • lì作战。起义军著名领袖覃加耀、罗其清、冷天禄、阮正隆、王廷诏等多人先后被其杀害或俘获。嘉庆十一年六月,陕西宁陕镇驻兵因减发银两而哗变,变兵攻城劫狱,杀死官员,发展到一万余人,清廷派德楞泰、杨遇春等率军平定。嘉庆十八年,杨以参赞大臣率兵镇压了天理教起义后,又镇压了陕西南山厢工起义。道光五年(1825),署理陕甘总督。该职此前很少由汉人承当。六年,平定张格尔叛乱。八年,实授陕甘总督。十五年,以一等昭勇侯致仕。十七年,卒,谥忠武。追赠太子太傅。
(许曾重)
杨增新
杨增新
(1864~1928)1911~1928年xīn • jiāng军政首领。字鼎臣。云南蒙自人。1864年3月6日(清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生。1888年中举,次年联捷进士。初署甘肃中卫知县、河州知府,1900年任甘肃提学使兼武备学堂总办。1907年入疆任xīn • jiāng陆军学堂总办,兼督练公所参议官。1911年升任镇迪道兼提法使。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袁世凯任为xīn • jiāng都督兼民政长,拥护袁世凯称帝,并受封一等伯爵。袁死后,长期担任xīn • jiāng省长。杨主政xīn • jiāng先用以柔克刚的“和平谈判”手段,取消在辛亥革命中成立的伊犁临时革命政府,以xīn • jiāng都督兼行伊犁将军事;嗣后派兵击败帝俄侵略军,平息乱事,改阿勒泰特区为阿山道,完成了xīn • jiāng的统一。杨在xīn • jiāng十七年,笃信李聃“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整顿吏治以“消患未萌”,裁减兵员,奖励垦荒,提倡封建迷信,阻挠兴办学校和传布科学文化,鼓吹“纷争莫问中原事”、“浑噩长为太古民”,以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统治各族人民,使xīn • jiāng地区各方面均停滞不前。对于不时觊觎边陲的外国侵略势力,则折冲肆应,力求自保,维护了边疆的和平。1928年他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易帜归附,7月1日就任xīn • jiāng省政府主席职。同年7月7日被政敌刺杀。著有《补过斋文牍》、《补过斋日记》、《读易学记》等。
(严如平)
洋钱
洋钱
清代对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的称谓。又称番钱、番饼。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欧洲是最早铸造银币的地区,远在9世纪就有银币出现,但大量铸造则是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占领墨西哥之后。西方殖民主义侵入东方,用银币来换购中国的丝、茶和其他土产。在多达数十种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币中,西班牙本洋和墨西哥鹰洋以数量大、流通广而著名,并一度成为中国市场上重要的流通货币。
本洋和鹰洋均在墨西哥铸造。墨西哥当时是世界产银最多的国家,从1553年起即已建立造币厂,1732年起用机器铸造新式银币。西班牙本洋的币面花纹有查理第三、第四和费迪南等西班牙帝王肖像,广东一带亦称之为佛头。这种银币由菲律宾、印度等地辗转流入中国。由于英国政府禁止输出本国银币,故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购茶也使用这种西班牙本洋。1821年墨西哥宣布dú • lì后不久,本洋即停止铸造。1824年,墨西哥开始铸造本国银币,币面花纹有该国国徽的图型,故被称为鹰洋,约在1854~1856年(咸丰四年至六年)间流入中国。此外,流入中国的还有英国在香港和印度铸造的站人洋(因币面花纹有人持杖站立,故名),日本在明治时代铸造通用的银币,法国在安南(今越南)铸造的安南银币和美国贸易银币等。所有这些流入的外国银币中,以墨西哥鹰洋的成色、质地最优,故行使最广,流入最多。
洋钱流入中国后,因其按枚计值,便于应用,民间使用日益广泛。缴纳钱粮和商贾交易,都普遍使用洋钱。甚至有先将银两兑换洋钱,再将洋钱兑换制钱使用的情况。它与中国银两和制钱的比价也逐渐上升。1833年(道光十三年),洋钱一枚,通常可作漕平七钱三分,价昂时可作七钱六分;1837年时可换八钱一二分。每枚洋钱所值制钱,1814年为七百二三十枚(粤、闽一带)至八百余枚(江浙一带),1843年为一千三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