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中国百科全书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2)

目录

,汉重设都护,唯有焉耆、尉黎、危须三国不肯降。六年,班超率诸国兵讨焉耆等国,斩焉耆王广、尉黎王汎等,立焉耆左候元孟为王。汉安帝永初元年(106),西域复乱,元孟归降匈奴。延光三年(124),班勇平车师,焉耆等国不降。汉顺帝永建二年(127),敦煌太守张朗与西域长史班勇攻入焉耆,元孟遣子入献。汉灵帝建宁三年(170),随戊己校尉曹宽讨疏勒。东汉时,焉耆人口达五万二千,有兵两万余,势力增强。

三国时,汉、匈奴势衰,焉耆乘机兼并其旁尉梨、危须、山王等国,成为北道大国。西晋武帝太康中,焉耆王龙安遣子入侍。龙安曾为龟兹王白山所辱,安子会即位后,为父报仇,攻杀白山,自占龟兹,遣子熙归焉耆为王,国势大振,葱岭东诸国多归属。会后为龟兹人杀死。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前凉张骏派沙州刺史杨宣进征西域,龙熙拒战失败而降,入贡于前凉。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也曾遣使其国,有书信往还。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吕光伐龟兹,兵至焉耆,国王熙(一作泥流)率旁国请降。北魏太武帝太延年间(435~440),数次遣使朝贡,魏使董琬也曾至其国。太平真君三年(442),魏灭北凉,北凉残部在沮渠无讳率领下,经鄯善、焉耆入高昌。九年,北魏以焉耆剽劫使者为名,派成周公万度归率车师王车伊洛、伊吾唐和等攻伐,焉耆王鸠尸卑(毕)那率四五万人拒守,被魏军击败,都城陷,鸠尸卑那逃奔龟兹,龟兹王纳为女婿,待之甚厚。魏在此设镇,使唐和留守,万度归西掠龟兹而还,车伊洛父子及唐和也在正平初年(451~452)由焉耆东入魏都。焉耆经魏军的攻掠,国势大衰,不久即受治于北方的柔然、高车。5世纪末、6世纪初,又被嚈哒破灭,国人分散,无法自立,请求高昌王麹嘉派第二子入焉耆为王。其后,焉耆龙姓王族重新执政。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3),曾向北周遣使献马。入隋,势力极衰,仅有兵千余人,附属于西突厥。隋文帝开皇末(约594),铁勒诸部起兵打败突厥处罗可汗,焉耆又归附铁勒,称臣纳贡。隋炀帝大业年间(604~618),国王龙突骑支遣使入隋贡方物,但同时又隶属于西突厥。

唐太宗贞观六年(632),突骑支遣使入唐,请求开辟焉耆直通敦煌的大碛道以便使者、商贾往来。高昌国由此失掉途经吐鲁番的中转贸易之利,于是在贞观十二年与西突厥处月、处密等部联合,击破焉耆五城,掠男女一千五百人而回。唐太宗李世民以此为由,派兵在十四年灭高昌国,归还其所掠焉耆人。同年,西突厥大臣屈利啜弟娶焉耆王女,联合与唐对敌。十八年,安西都护郭孝恪率军出银山道,攻下焉耆城,擒突骑支,以其弟栗婆準摄国事,俘突骑支至长安。唐军一撤,西突厥屈利啜囚栗婆準,以西突厥吐屯摄领焉耆,遣使入唐,太宗责之。焉耆使龟兹杀栗婆準,立其从父兄薛婆阿那支为王,仍以西突厥为声援。二十二年,阿史那社尔率唐军征龟兹,擒斩薛婆阿那支,立其从父弟先那準(一说婆伽利)为王。唐高宗初年,焉耆王死,唐遣龙突骑支归国为王,死。龙嬾突立。显庆三年(658)阿史那贺鲁乱平,焉耆成为唐安西都护府下属四镇之一。上元年间(674~676)设焉耆都督府。调露元年(679),唐为切断吐蕃与西突厥余部的联络,以碎叶代焉耆备四镇。焉耆地位下降,国小人寡。唐玄宗开元七年(719),龙嬾突死,焉吐拂延立。因十姓可汗徙居碎叶,安西节度使汤嘉惠表以焉耆代碎叶备四镇。唐在此屯田,总有七屯。安史之乱后,吐蕃进攻西域。唐德宗贞元四年(788),焉耆王龙如林与唐镇守使杨日祐仍率军坚守,直到贞元六年前后为吐蕃攻占。但不久回鹘败吐蕃,焉耆归属漠北回鹘汗国,国王与回鹘族官吏共同执政。840年回鹘汗国崩溃后,庞特勤率西迁回鹘主力入据焉耆。一大批焉耆人由龙姓王率领,东入伊州及河西走廊,成为甘州、沙州一带的部族之一,号龙家。焉耆的龙姓王朝终结,此后,这里成为西州回鹘国的组成部分,为回鹘五城之一,一般称作唆里迷。11世纪龟兹脱离西州回鹘后,焉耆成为其西部边镇。直到蒙古兴起后,它仍是畏兀儿国(即西州回鹘)下属的兀鲁思(ulus,领地,“国”)。13世纪末,畏兀儿王国在元朝与西北蒙古宗王的战争中被消灭,焉耆也结束了dú • lì或半dú • lì的时代。后经察合台后王和准噶尔等部的统治,最终归入清朝版图。

焉耆依山临水,农牧渔业兼营,丝路贸易也很兴盛。焉耆佛教在龟兹影响下以小乘信徒居多,境内有著名的明屋千佛洞。近代以来,在这里发现过一些梵文、焉耆文佛教文献,其中有焉耆佛教大师圣月(Ariacintri/Arya-candra)从梵文译成焉耆语的《弥勒会见记》剧本,表明这里还流行上演佛教戏剧。而且,一些焉耆语佛教文献直接影响了回鹘文佛典的形成。焉耆还是中古时期西域摩尼教的传播中心之一,吐鲁番曾出土有关焉耆摩尼教寺院的中古波斯文和回鹘文文书。

(荣新江)

阉党

阉党

明代依附于宦官权势的官僚所结成的政治派别。明朝宦官专权十分严重。英宗时的宦官王振,宪宗时的宦官汪直皆曾树有党羽,但至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阉党势力始形成,刘瑾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等号称八虎。瑾掌司礼监,永成掌东厂,大用掌西厂。大学士焦芳、刘宇、吏部尚书张綵、兵部尚书曹元锦、锦衣卫指挥杨玉和石文义等皆为刘瑾心腹,他们排斥异己,广取贿赂,权擅天下,威福任情。公侯勋戚以下忤意者,谪斥有差;并屡兴大狱,冤号遍道。

熹宗时,大宦官魏忠贤专权,一大批朝官依附其权势,形成明代最大的阉党集团。其成员,内监有王体乾、李朝钦、王朝辅等三十余人。外廷有大学士顾秉谦、魏广微等,其中文臣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号五彪;其他又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此外,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均置死党。魏忠贤也依靠这个集团的势力,打击反对派,扩大权势。顾秉谦、魏广微协助魏忠贤兴起杨涟、左光斗大狱,又以三案为题,残酷镇压东林党。著名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周顺昌、魏大中、顾大章等均被迫害致死。阉党崔呈秀等更劝魏忠贤定《三朝要典》,企图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崇祯初,魏忠贤被诛,诏定逆案六等,阉党主要人物自旧辅以至庶僚,入逆案者凡两百六十余人(见明代宦官)。

(李洵)

鄢陵之战

鄢陵之战

春秋中期,晋、楚为争霸中原进行的一次大战。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五月,晋厉公率师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楚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兵力薄弱,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激战自晨至暮,楚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子反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

鄢陵之战使晋国巩固了霸业,楚国削弱了霸权。晋军创造的攻弱避坚的战术,成为古代战争中著名的范例。

(应永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