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中国百科全书 > 分节阅读 50

分节阅读 50(1/2)

目录

契■、木昆、室得),各有首领一人,号俟斤(irkin)。阿会氏最强,诸部皆归之。初臣属突厥,突厥人称之为Tatabi。大业中遣使入隋朝贡。贞观二十二年(648),奚臣属唐朝,唐以其地置饶乐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赐姓李。下置羁縻州九个,亦各以其部落首领为刺史。万岁通天元年(696),与契丹背唐附后突厥。开元三年(715),复来附唐,唐封其首领李大酺为饶乐郡王,复为饶乐都督,隶营州都督府,以宗室甥女辛氏为固安公主,妻之。720年,大酺与契丹战,死。其弟鲁苏继位,袭爵饶乐郡王,唐复以甥女韦氏为东光公主,妻之。726年,改封奉诚郡王。735年,改饶乐都督府为奉诚都督府。奚所属各部并不统一,与唐的关系也背附不常。自唐至德(756~758)之后,河北地区为藩镇所据,双方关系甚为和好,每岁常遣数百人至幽州,亦从中选三五十人至长安朝贡,实际是进行贸易,保持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末,奚部势力渐渐衰落,奚之一部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于是形成“东奚”和“西奚”。与此同时,契丹势力崛起,不断侵掠奚地,俘掠人户。唐天祐三年(906)十一月,奚部被契丹最后征服。

辽建国后,仍保存奚为遥里、伯德、奥里、梅只、楚里五部,号“五部奚”,部设节度使监领。天赞二年(923),又收合流散及隐丁组成堕瑰部,合称“六部奚”。辽太祖仍保持奚王名号,在朝中置奚王府。辽太宗时,奚王府设宰相、常衮。辽把战争中掳掠的一部分人口,迁徙到奚地。于是奚六部地也杂有汉人和其他民族。奚王府官职设有奚六部汉军详稳,大约就是管理汉人军队的官员。辽圣宗时,一度废奚王府,又将奥里、堕瑰、梅只三部合而为一,另将二尅各分为部,以足六部之数。奚王牙帐故地在土河(即吐护真水)上游,圣宗于此建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

辽时奚人一般随契丹后族,以萧为姓。奚族与契丹言语相通。最初从事畜牧业,唐时已有农业耕作。辽代奚人的农、牧、猎、手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据王曾《行程录》记载:奚人既“草庵板屋,亦务耕种”,从事农业生产,也从事畜牧业,“畜牧牛马橐驼,尤多青羊、黄豕”,还“挈车帐逐水草射猎”,从事畋猎。奚人手工业有矿冶、锻铁、造车、制造兵器、编织荆篱等。

辽天祚帝时,女真攻辽。金天辅六年(1122),金兵攻北安州(今河北承德西),奚王萧霞末降。不久奚部节度使讹里剌也以本部降金。次年,奚王萧干(回离保)在箭箭山号奚国皇帝,改元天复,分司建官。萧干立国八月,败亡。金太祖完颜旻先后平定了奚族的反抗,以女真贵族挞懒为奚六部军帅,统治奚人。奚部在金朝被编入猛安谋克。其后,逐渐与女真、汉族融合。

参考书目

杨若薇:《奚族及其历史发展》,《历史教学》1983年第7期。李涵、

沈学明:《略论奚族在辽代的发展》,《宋辽金史论丛》第1辑,中华书局,北京,1985。

(陈述韩志远)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

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汉代立五经于学官,置十四博士。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博士考试亦常因文字异同引起争端,甚至行贿改兰台漆书经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除《论语》外,皆当时学官所立。石经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备列学官所立诸家异同于后。《易》、《书》、《礼》三经校记不存,无可考;《诗》用鲁诗本,有齐、韩两家异字;《公羊传》用严氏本,有颜氏异字;《论语》用某本,有盍、毛、包、周诸家异字。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一字。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统一,起了积极作用。石碑已毁,北宋以来屡有残石出土。近人马衡汇为《汉石经集存》,存八千余字。考证其源流的有顾炎武《石经考》、万斯同《石经考》和张国淦的《历代石经考》等,可供参考。

熹平石经残片拓本

(王煦华)

徙富民

徙富民

明代洪武、永乐时期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措施。始于吴元年(1367),终于永乐元年(1403)。所徙富民包括故元官吏、依附张士诚的江浙富家、与“逆党”有关的江南富民等。

朱元璋从其青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中,深知豪强富民欺侮贫弱、鱼肉小民的危害。因此,在建立政权过程中,他一方面安抚富者,以换取他们的支持;一方面,也对某些豪凌乡里、作恶多端的富民进行镇压,以使贫者安其生,不致犯上作乱。

吴元年,朱元璋平张士诚后,立即令徙苏州富民实濠州(今安徽蚌埠东)。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朱元璋令徙东南富民实临濠(今安徽凤阳)。十三年起,取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填实京师;将其中的壮丁发各监局充工匠,余为编户,置京城内外,名曰坊厢。次年徙江南富民十四万于濠州,以李善长管辖;二十四年七月,徙天下富民五千三百户实京师;三十年命户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直隶、应天十八府州富民田七顷以上者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三户,以次召见,并徙其家以实京师。明成祖朱棣,继承了这一政策,于永乐元年(1403)八月,选直隶、应天、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布政司三千殷实大户实北京,附籍京师、宛平、大兴;设厢管理,称厢户或厢民。宣德以来,所徙之民逃亡日多,故屡有对逃亡故绝者行原籍勾摄佥补之令。弘治时为免于勾解佥补之扰,规定对在逃富户不必佥解,每年每户需纳银五两助役,后改为三两,嘉靖时又改为二两。

明初迁徙富民,严重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被迁徙的富民,或被籍没诛戮;或被剥夺财富,以自力屯种为生;或寄籍京师,沦为厢民,失去原来的政治、社会地位。故当时三吴巨姓富家,或徙或死,声销影灭,从而对巩固和加强朱明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作用。

(李广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