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1/2)
携印信、税款于1920年4月前往上海。伍廷芳从现实斗争中改变了对孙中山的态度,日渐与孙中山紧密合作。11月随孙中山回广州,恢复军政府。次年5月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他为外交兼财政部长,并一度代行总统职务。1922年4月兼任广东省省长。他积极支持孙中山出兵讨伐直系军阀。6月16日陈炯明叛变,伍廷芳坚定地站在孙中山一边。17日亲登永丰军舰与孙中山会晤,接受指示,通告各国驻广州领事,希望他们严守中立,勿助叛军。但英、美等国置之不理,仍助叛军夺取广州。他愤而病发,于6月23日在广州逝世。
(郑zé • mín)
武昌民变
武昌民变
见城市民变。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见辛亥革命。
武丁
武丁
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
祭祀武丁的甲骨卜辞拓片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菋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胡厚宣)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武汉的战役。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后,企图攻取武汉,以逼迫中国政府屈服。日军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共九个师团及三个旅团和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各一部约二十五万兵力,分别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合围武汉。
武汉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中心、是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实际上是中国的军事、政治及经济中心,也是中国继续抗战的核心基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于6月中旬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方针,蒋介石驻守武汉亲自指挥。以第五战区部队组成左翼兵团,在李宗仁指挥下防守长江以北地区,阻敌第二军部队向武汉进攻;编组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成右翼兵团防守长江以南地区,阻敌第十一军部队进攻。中国军队参战的兵力共一百二十四个师及海空军各一部,约七十五万人,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飞行大队也参加了会战。
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海军配合下攻陷安庆,揭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7月23日,日军在鄱阳湖滨之姑塘登陆,直攻九江,开始了激烈的武汉外围战。此后,日军先集中重兵于江南,分两路进攻。8月22日,日军在星子强行登陆,与薛岳兵团发生激战,双方在德安附近成胶着状态。10月上旬,薛岳抽调三个军于德安以西之万家岭地区,对南进的日军一部构成包围圈,随即展开了英勇的围歼战,后再组成数百人的敢死队强行攻击,予日军以重创,歼灭日军四个联队,挫败了日军突破南浔路之企图。但另一路日军则进展迅速,自8月25日以后接连攻占瑞安、码头镇、阳新,并由阳新等地大举向西进攻。
江北日军乘鄂东战场激战之机,由大别山南北两面分三路齐头前进:右翼向六安、固始、商城等地进攻;左翼向罗山、信阳等地进攻;中路沿江向宿松、黄梅、广济等地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了日军的攻势,在各地进行顽强阻击,展开反复争夺战,但由于在作战指导上的消极防御,在日军优势火力、战力的部队进攻下,死守的防线一再被攻破。至10月中下旬,武汉外围要塞、重要阵地均被攻陷,日军已逼近武汉。(参见彩图插页第147页)
日军为策应攻取武汉作战,又在广东省大亚湾登陆陷广州。于是,蒋介石认定武汉已失去战略上的重要性,于10月24日下令放弃。25日汉口弃守,27日武汉沦陷。战役结束。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总计伤亡二十多万人,但也使日军的有生力量受到很大消耗,使它的战略进攻达到顶点,使它对中国速战速决的方针破产。
(齐福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