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2/2)
五权宪法
孙中山提出的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宪法原则。初次提出于1906年12月2日。是日,在日本东京举行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孙中山参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结合中国封建时代的考试制度和御史监察制度,在演说中提出革命成功后的中华民国宪法将实行行政、立法、裁判、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制度。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参议院和国会均未制订此项宪法。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东省议会和教育会的演说中,再次以“五权宪法”为题阐述了这一原则。1924年4月22日,五权宪法以“中央政府当设立五院”,其序列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以试行五权之治”,载入《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作为政权建设原则而固定下来。
(曾业英)
五人墓
五人墓
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冤,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缇骑二人当场毙命,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飞章告苏州民反,并三上疏,欲以擒获首乱功自解。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作“五人墓碑记”。
苏州五人墓“义风千古”牌坊
(许敏)W
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爆发的以工人为主体的有全国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实现国共合作,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在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号召下,同年2月上海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取得胜利。日本资本家伺机报复,借故部分停产,停发工资。5月14日,日商纱厂工人再次罢工。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厂方宣布停工,工人顾正红带领工人冲进厂内,要求上工和照发工资。日本厂方不仅不允,而且枪杀了顾正红,打伤十多名工人。上海日本内外棉十一个纱厂两万多工人立即罢工抗议。中共中央和上海党组织号召各界大力支援。上海学生首起响应,从18日开始分别到南京路、新世界等闹市区募捐,援助顾正红家属及罢工工人。外国租界当局以“扰乱社会治安”为名逮捕数人。24日,中国共产党在沪西工友俱乐部组织一万多人参加顾正红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上海大学四名学生,在路经租界时被巡捕逮捕。上海租界工部局准备在5月30日进行非法审讯被捕的工人和学生,还决定对租界内的华人加强镇压和限制,并要越出租界筑路,更加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两千多人到租界内进行反帝宣传讲演,声援工人斗争,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学生等。英巡捕又拘捕学生一百多名,关押在南京路的老闸捕房。上海各阶层群众数千人,赶到捕房周围,要求释放学生。英国巡捕蓄意向群众开枪,当场打死十多人,打伤数十人,造成了五卅惨案。6月1日,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刘华等人领导下,上海总工会宣告成立,随即宣布实行全市工人总同盟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二十多万工人。还有五万多学生罢课,公共租界的商人全体罢市,英租界的华籍巡捕也举行罢岗。6月7日,由上海总工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和各马路商界总联合会推举代表组成的上海工商学联合委员会成立,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凶、赔款等十七项要求。(参见彩图插页第131页)
广州各界为五卅惨案举行游行示威
帝国主义用屠杀手段镇压上海人民的“三罢”斗争,
五卅惨案发生地──上海南京路老闸捕房
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北京、广州、天津、南京、汉口、长沙、焦作、水口山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矿区,一千二百多万群众,先后起来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其中省港大罢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给英日等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上海的“三罢”斗争,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威胁利诱下,单独停止罢市,破坏了反帝统一战线,工人罢工坚持了三个多月,最后为了保存力量和巩固已得胜利陆续复工。五卅运动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标志着中国人民觉悟的迅速提高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参考书目
《五卅运动和省港罢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1985。
《五卅运动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