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2)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将上海天厨、天原两厂迁渝,复工后因资金不足由金城、中央、农民等银行投资并派人管理。他在沦陷区的企业多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吴收回原有企业,经修复后于1947年开工,因美货倾销、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企业处境困难。吴蕴初在民国时期,曾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资源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工商联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及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分会副主任委员。1953年10月15日病逝于上海。
(朱信泉)
《吴子》
《吴子》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题名作者吴起,为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西)人,曾师事左丘明的弟子曾申。他初为鲁将,后为魏将,因率兵击秦并参加攻取中山之战,被荐为西河郡守。魏武侯时,吴起甚有声名,后受大臣王错排挤,去魏入楚。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进行变法,楚因而强盛一时。悼王既死(前381),宗室大臣作乱,吴起被攻杀于治丧之所。吴起不仅是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兵书在战国和西汉时十分流行。《韩非子·五蠹》说:“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也称“吴起《兵法》,世多有”,其影响几乎和《孙子兵法》相等。《汉书·艺文志》兵权谋类著录《吴起》四十八篇(杂家类也有《吴子》一篇,未注撰人名氏),而《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所录则仅一卷。宋《郡斋读书志》著录“唐陆希声类次”《吴子》三卷六篇,篇目已同今本。可见今本《吴子》乃是后人整理过的一种删节本。
现存宋版《武经七书》本、影宋本《孙吴司马法》本《吴子》凡上下两卷,包括《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全书多采用魏文侯、武侯与吴起问对的形式,共三十三章。章与章不相联属,与《六韬》相似,其中部分语句并与《六韬》相重。该书不象《孙子》十三篇条理分明、言简意深。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郭沫若《述吴起》都断定其为伪作。但明胡应麟《四部正伪》则认为该书虽“未必起自著,要亦战国人掇其议论成篇,非后世伪作也”。《吴子》一书旧有魏贾诩注和孙■注,均早佚。现存注本有金施子美《武经七书讲义》和明刘寅《武经七书直解》等。
参考书目
郭沫若:《述吴起》,《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82。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上册:《吴起仕鲁考》、《吴起为魏将拔秦五城考》、《吴起去魏相楚考》、《吴起传左氏春秋考》商务印书馆,上海,1936。
(李零)
五霸
五霸
先秦时期五个势力强大的诸侯国。亦作五伯。其具体所指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左传》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杜预注:“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周伯齐桓、晋文。”主张五霸分指夏、商、周三代的五个诸侯国。此说沿用《白虎通·号》和《风俗通·皇霸》的说法,乃依据《国语·郑语》和《论语·宪问》的材料拼凑而成。但夏、商两代史事渺茫难考,有关昆吾、大彭、豕韦的情况也缺少记载,是否出现了诸侯争霸活动更无以证明。②《孟子·告子下》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又说:“五霸,桓公为盛。”显然是指春秋时代的五个国君而言。故赵岐注:“五霸者,大国秉直道以率诸侯,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是也。”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不过其中的秦穆公、宋襄公并未成为中原霸主。③《荀子·王霸》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为“五伯”。从春秋的历史状况看,此说较为恰当。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因诸侯割据,未能形成统一的政治核心,所以司马迁说:“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五霸更盛衰”;孔子也讲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诸侯中相继兴起的强国,有的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如齐桓公、晋文公;有的形式上取得周王室认可,如越王勾践;有的则打算取代周王室,如楚庄王。他们都为争夺仆从国而展开政治和军事的角逐以谋求霸主地位。事实上,春秋数百年间,追求并达到这种地位的君主不止五位,齐桓公等不过是最著名的几个代表。由于论者取舍标准不同,故而出现了分歧的说法。
(罗世烈)
五次“围剿”红军的战争
五次“围剿”红军的战争
1930~1934年蒋介石在江西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争。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创立工农红军,在江西、福建及鄂豫皖等地建立了大片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政治影响不断扩大,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因此,蒋介石征服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内部军事反对派后,即调转兵力开始了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战争。1930年2月上旬,蒋介石亲自组织“围剿”中央苏区。他设立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以江西省政府主席鲁涤平兼行营主任,指挥十万军队,用“长驱并进”的战术,从江西吉安到福建建宁,建立了八百里的弧形围攻线,分路进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30日,第九路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率第十八师由龙冈向五门岭前进,遭红军攻击,师部及第五十二、五十三两个旅战至黄昏被全歼,张辉瓒也被生俘。第五十师闻讯后,急由源头向东韶撤退,又被红军歼灭一个多旅。其余各师纷纷退却。第一次围剿战争宣告失败。
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时修筑的调堡
红军粉碎四次“围剿”后举办机枪手训练组,
毕业时朱德亲临讲话
1931年4月,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围剿”红军的战争。他以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南昌行营主任,指挥二十万军队,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分兵四路进攻江西宁都等地。1931年5月16日,第五路军的第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一个旅在由富田向东固前进时遭红军袭击,经一昼夜激战,大部被歼,残部逃向水南。接着,北撤的第四十三师、西援的第二十七师一旅、据守广昌的第五师和在建宁的第五十六师,也在红军的攻击下,先后失败。半个月自西向东五战皆败,被歼三万多人,何应钦逃回南京。第二次军事“围剿”又被粉碎。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出任总司令,发动第三次“围剿”红军的战争。他调集三十万兵力,包括五个师的精锐部队,聘请德、日、英国军事顾问随军指导,采用“长驱直入”的战略,分兵两路展开钳形攻势:以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兼左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从南城方面进攻;以陈铭枢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指挥七个师从吉安方面进攻。左翼集团军的第十四、十一师长驱直入,攻占黎川、广昌、宁都等地后,企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