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1/2)
行,不久又消沉。
唐永徽四年(653)和开元四年(716),日本僧人道昭、玄奘先后入唐学法,法相唯识宗传入日本。奈良时期、平安时期较为盛行。
(任继愈)
卫
卫
先秦姬姓诸侯国。西周初,周公平定东方殷商故土的叛乱活动后,任命其弟康叔封坐镇河、淇间以控驭东方。他对康叔谆谆告诫的治国方针,均保存在《尚书》的《康诰》、《酒诰》、《梓材》等名文中。叔封初封于康(今河南禹县西北),铜器铭文中常见的康侯、康公,都是指叔封或其子嗣,后不知何时改康为卫。西周末年,卫武公在政治上甚为活跃,周平王东迁也曾得到他的支持。春秋之初,卫国仍是东方的大国。卫懿公九年(前660),卫被狄人攻灭,仅剩遗民五千余人在宋的资助下临时寄居于曹(今河南滑县东)。接着,齐桓公率诸侯修筑楚丘(今河南浚县东),帮助卫在此重新建国,并派一支齐军驻守保护。卫文公(前659~前635在位)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到晚年军力增长十倍,后又吞灭邢国(今山东聊城),国势复兴。卫成公六年(前629),卫为避狄入侵扰,再迁帝丘(今山东濮阳南),经百余年休养生息,重又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进入战国,卫遭到赵的不断蚕食,国土日削,政治上也越加腐败,卫成侯(前361~前333在位)被称为“聚敛计数之君”,行将自取灭亡。但卫的灭亡将破坏赵、魏间的均势,所以魏国攻赵救卫,使卫侥幸保存下来,成了魏国的附庸。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攻魏,占领濮阳一带设置东郡。卫国遂迁徒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转受秦的保护。秦二世元年(前209),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成为最后灭亡的周代封国。
(罗世烈)
卫拉特部
卫拉特部
见厄鲁特蒙古。
卫青
卫青
(?~前105)汉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以县吏给事平阳公主家,与婢女卫媪私通,生青。卫青因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于武帝,故冒姓卫氏。长大后为侯家骑,跟随平阳公主。后因卫子夫的缘故得被武帝召见,先后任建章监、侍中、太中大夫。
武帝凭借文、景两代积蓄的财富与兵力,为根绝匈奴侵扰,一反西汉初年的和亲政策,发动了大规模的抗击匈奴战争。卫青自元光六年(前129)拜车骑将军始,曾先后七次率军出击匈奴。
元朔元年(前128)及二年,卫青连年率兵出击匈奴。元朔二年,率军出云中,迂回至于陇西,捕虏数千,获畜百余万头,驱逐匈奴白羊王、楼烦王,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此后,汉政府于此筑朔方城,置朔方郡(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并重新修缮秦时所筑边塞,解除了对都城长安的直接威胁。卫青以功封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汉得朔方后,匈奴连年入侵上谷、代郡、雁门、定襄、云中、上郡。元朔五年,卫青又率领苏建、李沮、公孙贺等军,出朔方,击溃匈奴右贤王,俘虏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近百万头。武帝拜卫青为大将军,益封八千七百户。子伉、不疑和登虽在襁褓,也皆得以封侯。
元狩四年(前119),卫青、霍去病奉武帝之命,各领骑兵五万人,负从马四万骑和步兵辎重兵数十万人,分别出击匈奴。卫青出定襄塞外千余里,包围匈奴伊穉斜单于。单于突围溃走,精锐丧失殆尽。卫青率军乘胜追至寘颜山赵信城(约在今蒙古杭爱山以南)而还。汉军占领了朔方以西至张掖、居延间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此后一二十年,汉匈之间一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武帝为酬偿卫青、霍去病的军功,乃置大司马位,拜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令膘骑将军霍去病秩禄与大将军等同。此后霍去病宠遇日隆,卫青相形见绌。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前后捕斩首虏五万余级,益封凡一万六千三百户。他虽战功卓著,地位尊崇,但不以权势树党,不干预朝政。他勤恤士卒,颇得人心。然功利心较重,曾排斥压抑名将李广。卫青后娶平阳公主,死于元封六年(前105)。
(田人隆)
卫士
卫士
秦汉时守卫宫门的屯兵。由卫尉统率。西汉时长安城内的未央宫、长乐宫为帝、后所居,两宫都由卫士守卫,城外的建章宫、甘泉宫,以及帝后寝园,也各置卫士。驻屯于长安两宫的卫士也就是所谓的南军。
武帝时长安有卫士万人。以后逐渐增多,西汉晚期,守寝园的卫士已达四万余人。东汉时守卫洛阳南宫、北宫及诸宫掖门的卫士共两千四百余人。
两汉时卫士系从各地选拔,每年轮换一次。按照汉制,平民中男丁从二十岁(自武帝始为二十三岁)到五十六岁为止,要服两年兵役,一年在郡中为材官、骑士,一年到京城当卫士。每年岁终,所有守卫宫禁的卫士作好交代工作,次岁正月,宫中举行飨礼以罢遣全体更尽的卫士,皇帝也亲自参加。西汉时在未央宫曲台殿举行,东汉时在南宫。据《续汉书》记载,在飨遣卫士时,还要作乐和演出角抵,仪式颇为隆重。飨礼毕后,卫士们都返归故里,由另一批供更的卫士来接替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