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1/2)
孟婆转过头,看了我一眼,像我招了招手,我抿了抿嘴,心里有些烦乱的走上前,站在孟婆身边,她似乎看出了我心里在纠结什么,慈祥和蔼的笑了笑,一挥手在身旁多了一个凳子,她指了指,示意着我。
我上前做到孟婆身边,有些不敢直视孟婆,甚至是在躲避她的目光,有些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那知孟婆轻轻摸了摸我的头,缓缓说道:“丫头,你可听说过仓央嘉措?”
我转头有些唯唯诺诺的看着孟婆像极了做了错事的小猫,微微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知道,六世达i赖仓央嘉措,是xī • zàng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
孟婆嘴角浅笑,随后轻叹了口气,看着我缓缓说道:“他呢,对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你知道他最出名的是什么吗?”
我低头想了想,他最出名的莫过于他那句: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想到这里,我尝试着开口道:“应该是他的爱情!”
“为什么?”孟婆注视着我的眼睛反问道。
我想了想,便依着我的理解说着:“他本是得道高僧,在俗世他贵为xī • zàng之王,在佛教的世界他是六世达i赖仓央嘉措,可他有一颗不平凡的心,他向往自由、爱情和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他像一个异类,一个不受清规戒律的达i赖;而他,却在众多俗人眼中,是一个敢于突破世俗,敢于追求真爱的地——最美情郎。”
顿了顿,低头一丝浅笑,又复说道:“对于他,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句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话我想是他这个桃色僧人流传最广的诗句了。”
孟婆不以为意的笑了笑,起身为路过的鬼魂盛了一碗孟婆汤,面无表情的目送他们过奈何桥,孟婆似是有些疲惫的缓缓坐下,眼中多了些许忧愁,话语中有些淡淡的黯然神伤,只听着她对着我说道:“你可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吗?”
“我记得,他是在被康熙提审路上,打座圆寂。”看着孟婆回应道。
孟婆看着我依旧是浅笑着摇了摇头,低声说着:“那不是最后的结局。”孟婆见我有些懵懂的样子,顿了顿又复说道:“他圆寂后,来到地府,经过十殿阎罗审问后,对于他的去处无法界定,便由地藏王菩萨出面决定。那天,佛问:来此为何?他说: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佛又说:分分合合不过是缘起缘灭还自在。”
孟婆说完转头看了眼地藏王菩
萨所处的方向,微微转头目光看向我,又复说道:“后来,佛问仓央嘉措想去哪里?仓央嘉措说道:愿佛普度众生,愿她余生平安喜乐。佛笑了笑,又复说道: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那仓央嘉措可明白了,有选择他的出路吗?”
“仓央嘉措那时有些犹豫,最后他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弟子有样放不下:一为佛,二为她。都是弟子放不下的,弟子情愿做青泥路上一颗石子,只愿她能从上走过;情愿做佛祖殿中那盏油灯里的清油,只为佛照亮那一抹光亮。”
孟婆顿了顿,起身拉着我走到奈何桥旁火红的彼岸花旁,看着它们又复说道:“佛最后指了指彼岸花,说:舍利子,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坐亦禅,行亦禅,你与她化作桥旁的曼珠沙华,千年不复相见,却永伴双生,既是你惩罚,也是你的,也是你的成全。”
听完孟婆说完,我尽然有些差异,万万没想到被世人传了那么久的“时间最美的情郎”,最后居然和心爱之人化作了彼岸花,生生世世的受在奈何桥旁边,虽然生生世世花叶永不相见,可他俩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这个结局,不能说是太好,也不能说是太坏,就像他说的:不负如来不负卿,世上也永远没有两全法,这个是最折中结局,若是修禅,那自己身于何处,身是何物,都是没有分别的,这也就正应了那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孟婆和我说的这些可谓是用心良苦,用那句:世上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来提点我。
我恍若大悟的看着孟婆,心里充满了愧疚,对之前的迷茫和一些不作为,开始深深的懊悔,带着悔意得的目光缓缓说道:“孟婆,我明白了!谢谢你,用这个典故来提点我。”
孟婆轻轻扶着我的胳膊,回到了她的摊位旁,侧身说道:“面对两难的选择,无论是谁都会陷入两难,即便是仓央嘉措,在面对爱人和佛法之间,他也无法选择,佛也无法选择,最后只能让他们化作一株彼岸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