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昌平君叛秦(3/4)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这里水网密布,岛屿众多。项燕一身棉布蓝衣,头戴斗笠,须发皆白。任谁见了都以为他是一自钓翁。
战争一开始便按着项燕的计划进行,要不是他怕放水放得太明显,他可能连巨阳关都懒得守。两年前黑山和王贲的闪电战,打醒了楚国。楚国君臣空前团结,各大贵族封君,出钱出兵共推项燕为上将军。早在秦国围魏时,他们就开始准备坚壁清野,为这场战争做准备。各地的快船来往不停,一根根手指粗的小竹管,送到项燕面前,他从容不迫地从管中取出一张纸,上面是用楚国的鸟兽文写的军报。这样的军报每天都送来上百份,秦军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
“爷爷,秦军是不是如你所愿,向郢寿进攻了?”说话的是一个身材强壮,虎肯熊腰的少年,七岁的他,看起来比十一二岁的男孩还要强壮,这时却手执二尺铁剑,满头大汗。显然是刚刚练习剑术回来。
“羽儿,爷爷教你的剑法练得怎么样了?《孙子兵法》会背了没有?”项燕慈爱地抚摸着孙子,自从孩子的父亲项荣被秦军砍了脑袋,他便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项羽不但十分聪慧,读兵书是过目不忘,还力大无穷,假于时日,绝对是一个绝世英雄。
“早会背了,等和秦军开战时!带上我,我要亲手砍几个脑袋来为爹爹报仇。”项羽认真的说道。
“孙儿现在还小,要先练好本事,长大了,才能砍下秦人的头,你的阿爹报仇。”项燕说道。
这个时侯一技插着鸡毛的小竹管送到项燕手中,这是加急密信。项燕抽出纸张,阅读后哈哈大笑,当即下令:“传令所有将军酉时升帐!”
李信大军向郢寿进军,遇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上,除了打鱼、耕种的老弱百姓,别说楚军,连一个青壮都没有碰到!
“大将军,这不对劲,我建议先撤回巨阳官。这一路,楚国水路不拦截,险路不埋伏。所有的地方都坚壁清野,证明楚军早有充分准备,一定有阴谋诱我军深入,再前进就十分危险了。”蒙恬说道。
李信也觉得不对劲,总觉得有人在四周盯着自己。他让斥候到周围捜查,半个人影都找不到。中午起炊时,木匠带着人从远处山顶抓来一名楚国斥候。一审问,楚兵说,方圆百里都没有楚军,项燕大军在寿春城外蓼邑严阵以待。
李信犹豫再三,最后决定道:“三军继续向郢寿进发,明日可达,就算攻不下郢寿,也要和楚军主力拼杀一场再撤!”
大军继续前行,秦军失去最后一次全师而退的机会。
大军第二天早上到达蓼邑。蓼邑在在郢寿以西四十里,本来是个小城,西面靠小河河北面靠山南面是水门,门外是千里云梦湖。城墙傍着山,显得十分高大,项燕将北面的山也建起工事,在这屯兵五万,这座不起眼的万户小城此时象一个高大威武的卫士,守护着郢寿。李信率大军来到城下,但见城上“项”字大旗迎风招展,城墙上甲士林立。
“踏平这座小城,再吃午饭。晚上我们就到郢寿城外喝酒庆功!”李信抽出秦王剑,指着蓼邑小城,命令到。
秦军将士,这几个月早就鳖了一肚子火,立刻木桥架在小河上,嗷嗷叫着冲过去。顿时杀声震天,城上箭如雨下,秦兵们冒着箭雨冲到城下,架上云梯,后面一波波强弩掩护攻击。还没有等爬向墙头,墙上滚石擂木纷丢下,还大夾杂着猛火油,烧得秦兵哭爹喊娘,不一会儿,城下便堆满奏兵尸体,伤者无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