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91(2/2)
楚修明握着沈锦的手,沈锦只觉得有什么东西被套在了手上,低头去看,却见自己的手被楚修明遮的严严实实的,感觉了一下,沈锦说道,“镯子?”
“恩。”楚修明把手镯给沈锦戴上后才松开了手,沈锦就看见是个木质的手镯,只有一指粗是圆形的,上面并没有什么雕花,只有木头本身的花纹,不过被细细打磨过了,没有一点粗糙的地方。
沈锦举着手看了半天说道,“我喜欢!”
自从怀孕后,沈锦就很少再戴首饰了,等东东出生后,就连耳钉和玉镯一类的都不再上身,楚修明本是想给沈锦雕支簪子的,不过沈锦如今也用不到,所以才弄了个手镯来。
“漂亮!”沈锦晃了晃手,这个镯子本就是楚修明照着沈锦的手腕弄出来的,她戴上很合适。
楚修明伸手捏了下沈锦的耳垂并没有说什么。
东东正在啃着自己的小拳头,楚修明拿了布巾给东东擦了擦口水,东东睁着眼睛看着楚修明,也不知道到底在看什么,楚修明看了一眼还在稀罕手镯的沈锦,有看向了儿子,捏了捏他的小拳头。
等沈锦坐足了四十天的月子,好不容易能洗澡的时候,诚帝才得了消息,看着承恩公说道,“此话当真?”
“老臣绝不敢拿这般事情欺骗陛下。”承恩公也是脸色苍白说道,“千真万确,若不是……只凭着那些反民怎么能成如今气候。”
英王后人四个人让诚帝乱了心神,而且竟然还有蛮夷,诚帝没有丝毫的怀疑,毕竟当初英王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他的后人再与蛮夷联手也说得过去,想到当初的事情,诚帝心中不是不怕的。
“你先下去。”诚帝沉声说道。
承恩公说道,“是。”
诚帝想到那个失踪的英王世子,当初在英王后人和太子后人之间,他选择了全力清剿太子那一脉,毕竟太子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而英王那一脉,可谓是遗臭万年,可是如今诚帝却有些后悔了,英王一脉为了这个皇位可是毫无顾忌的。
想了许久,诚帝只觉得一团乱,说道,“去见太后。”
李福低头应了下来。
太后宫中,听到宫人的通传,太后没有丝毫的惊讶,只是叹了口气,抬起了手,甄嬷嬷弯腰扶着太后站了起来,然后往外走去,诚帝见到太后,松了口气说道,“母后,蜀中……”
“甄嬷嬷,带人下去,这里不用人伺候了。”太后打断了诚帝的话,说道。
“是。”甄嬷嬷带着人给太后和诚帝行礼后,就先退下了。
李福看了眼诚帝,等诚帝挥手了,也带着人退下了,还把门给关上了。
太后这才坐下看着诚帝说道,“蜀中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诚帝说道,“母后,蜀中之事是英王世子推动的,还有他们竟然又联系了蛮夷。”
太后身子一震,像是刚知道这个消息,皱着眉头说道,“这消息可准确?”
“是承恩公刚打听出来的。”诚帝沉声说道,“想来不会错。”
“承恩公……也怪不得了。”太后感叹道,“二皇子那边如何了?”
诚帝其实还是看重这个正宫嫡子的,“朕让人交涉着,倒是性命无碍。”
太后思索了一下说道,“茹阳那边呢?”
诚帝摇头说道,“茹阳和驸马去边城时日尚短,虽然进展还可以,可到底……”
太后开口道,“皇帝,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让蛮夷攻破边疆。”
诚帝脸色变了变说道,“母后,就这样让楚修明回去?”
太后看出了诚帝的不甘心,心中叹了口气说道,“我只问你,如今哪件事更重要?或者……和英王后人哪个对你的威胁更大?”
“英王后人。”诚帝沉声说道,而且太子一脉,早被诚帝清洗了无数次,怕是真没留下什么人。
太后开口道,“若英王世子真的勾结了蛮夷,茹阳他们可能抵挡住?”
诚帝不再说话,也明白如果真是如此,茹阳和驸马绝对没有楚修明可靠。
太后缓缓吐出一口气说道,“皇帝,英王世子准备了二十多年了,蜀中这件事,不过是借机行事,他别的底牌我们谁也不知道,不得不防,而楚家……我一直是不赞同你对付楚家的。”
“可是楚修明……”诚帝沉声说道。
太后摇了摇头没再说什么,“你自己想想吧。”
诚帝心里到底觉得英王世子那边的威胁更大,若是真的联手了蛮夷兵临城下,诚帝想到那时候的情况,他虽然不觉得自己比……差,可是想到那时候的场景,诚帝还是觉得是心有余悸的。
“那就让楚修明回去。”诚帝想了许久还是决定道,“把沈锦和孩子接到宫中,陪伴母后。”
太后看着诚帝,说道,“皇帝,你觉得有用吗?”
诚帝开口道,“朕瞧着他倒是挺在乎妻儿的。”
太后反问道,“皇帝,你觉得永宁伯会缺妻与子吗?”
诚帝问道,“母后的意思……”
太后说道,“皇帝,你现在要做的是拉拢永宁伯,而不是让人觉得被猜疑,永宁伯是绝对不会投靠英王世子的。”
“朕知道了。”诚帝缓缓吐出一口气,“朕下旨封永宁伯为永宁侯。”
太后点点头,声音轻缓说道,“我这一生就你与瑞王两个儿子,总归是想让你们都好的,为母者都是有私心的……”
“母后,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的。”诚帝保证道。
太后笑了下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诚帝心中有了主意,也没再说什么就离开了,甄嬷嬷进来后看着正在捻佛珠的太后说道,“太后,要不要用些东西?”
“不用了。”太后微微垂眸说道,心中却再思索着,想办法让瑞王一家离京的事情,诚帝是她的儿子,她最了解不过了,在没事的时候,诚帝自然会照顾瑞王,可是若是有事……就像是因为一个猜测,就把瑞王的女儿嫁给了永宁伯,不愿意下罪己诏,就把责难都推到了瑞王身上。
当诚帝封楚修明为永宁侯的圣旨被送到楚修明手中的时候,不管京中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