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2)
在国内,那东西可是专门拿来喂牲口的。
到底几个人也只是一时冲动,并没有满打满算地做好心理准备。
这时候春雁带着两个丫头,把热牛奶、土司面包、小米粥、五食坊的酱菜、煎鸡蛋、热滚滚的大碗面条,跟新煎的油光灿灿的薄饼,一样样摆到桌上。
跟凤笙说:“奶奶,是不是让几位少爷小姐用早饭了?”
凤笙笑着牵起刘崇慧的手,把人带到餐桌边,春雁给盛了碗小米粥,摆到她手边。
几个人相继就坐,吃起来。
凤笙把段伯景带到小会客室,往他手里塞了碗面条:“吃吧。”
段伯景快速吃完,凤笙道:“待会儿带上你同学,跟我去纺织厂转转怎么样?”
段伯景摇摇头:“别再劝我了。我下午就走。”
“没说不让你走。”凤笙道,“纺织厂就在码头那儿,离埠头不远。”
这么说,段伯景再不好反驳。
吃完饭,刘崇慧几个听说俞大哥要带他们去参观西式纺织厂,都有些兴奋。
俞书允开车,带他们过去。
工厂才开工不久,但里面摆满了从德国运来的最新式纺织机,每台机器都有工人看守,他们的动作看起来非常娴熟,还有专门的技师从旁指导。
而这些技师,居然清一色都是华人。
这让刘崇慧几个大开眼界。
问俞书允:“怎么都是咱们人?没有洋人?”
俞书允道:“觉得咱们不如洋人?”
刘崇慧脸上发红:“不是。俞大哥,我没这个意思。”
俞书允笑道:“跟你开玩笑呢。没事。问这话的,你不是第一个。也有人有同样的疑问。”
“那……”刘崇慧望着他。
“走,带你去看看。”俞书允带她去改装车间。
凤笙带着段伯景一早过去了,在跟段伯景说:“你可以轻视他们,觉得他们贪生怕死,可在我看来,他们现在做的,都是有意义、有贡献的……华夏人在外的命运固然叫人忧心,但你现在还年轻,可以做的事太多,而不是明知前方九死一生,非得一头扎进去,誓不回头,不拿自己的性命当回事……你大哥年轻的时候,经历生死,但也没见他毫不打算,就莽莽撞撞冲上去做一件事的……何况现在关系的不止你一个人,还有你六个同学,他们哪个出了事,你心里能不能过得去……”
俞书允带着刘崇慧几个过来,道:“他要是还坚持,就让他自己走!这么上赶着送上门给人堵枪口,傻子都比他精明!”
刘崇慧急道:“不行!我们不能抛下伯景!”
“对!要走一块走!”几个人纷纷表态。
反而是一直表示支持的元曾不说话了。
凤笙望着段伯景。
段伯景在心里挣扎。
战争到底是什么样的,包括他在内,谁都不清楚。
正如凤笙说的,六个人里任何一个出了事,都会让其他几个一辈子悔恨。
他们谁都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死。
他这会儿才知道凤笙把自己同窗接过来的用意。
然而他还是摇了摇头,神情毅然:“我去。你们留下。”
这简直是块犟骨头!
作者有话要说:有工作,也有生活,只能保持这个速度了,要求一天看五六千字的,可以别抱这个希望了啊。
码字只是爱好,成不了养活我的粮食呀,真饿死了还码什么字哟。当然我也可以一天码五六千,但那个五六千,大概就只有二三千的内容,注水谁都会,不过我更想对真正在这儿追文的少年们负责。
至于其他人,抱歉呀,不是真心支持的,就不要来这儿抹黑咱们这篇文啦。
无论你出于何种目的,作为一个固执的人,没办法更改故事大纲,也没办法跟机器似的,想写多少就写多少哦。
ps:还是请孩子们多多支持正版。我想再过几年,你们就会明白,真正用心写文的人,之所以都一个个放弃了,大多都是因为被逼无奈,不是不热爱了,而是热爱不起来。
码字是件很辛苦的活,坐一晚上腰酸背痛,有些网站的大手还会有专门的团队,几个人一块写,每天更新上万字,这不奇怪,好与不好,那就只能撞大运了。
我是真的想用心写文,也请大家平静下来,实在觉得等不了,可以攒两三天看一次。
对于一直在123言情首发追文的少年们,我只想更用心地写,给大家一个值得回味的好故事。
今天太啰嗦了,你们原谅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