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3)
“所有的库存加起来,差不多有八十万石吧?”凤笙道。
“八十四万石。”俞程文道。
“看这天气,再往后十来天,一场大雪恐怕跑不了。这样,到时候,在咱们日昌各分号附近,多搭几个粥棚。”凤笙道。
“你要施米?”俞程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凤笙,别怪二叔眼睛盯着银子,这可是七八十万,近百万银元。何况咱们还欠着德国银行三百多万呢。”
何止三百万?
其实是三千六百万马克,按现在的汇率,就是一千两百万银元。
凤笙道:“我已经让贺先生,帮我在上海看地了。等过了年,贺先生那儿有了消息,咱们就开工建厂。先办一家纺织厂、一家面粉厂。与其让爹跟别人合伙,不如咱们自己买地建厂。您看这样好不好?”
“好是好……”俞程文还是觉得施米的事,凤笙做得太过武断冲动了。
商人重利是天性。
没有白白把银元往外扔的道理。
退一步说,即便想要行善,三五万不打紧,不伤筋不动骨,但一次扔出去一百万,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
俞程文劝她:“真像你说的,今年是个灾年,咱们这点库存,杯水车薪的,又能救几个人?能救得了一时,能救得了一年?半年?还是三个月?“
凤笙反过来也劝他:”二叔,天灾只是一时。我的确救不了所有人,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有几分力出几分,能救一个是一个。或许等明年开春,天气转暖,就会好了。“
俞程文眼见在电话里根本劝不了她,急得简直想立刻买张火车票,去省城当面问清楚。
他也不是不讲良心,完全唯利是图,甚至比起大多数商人,已经算是很讲良心。
可他们毕竟还欠着德国银行那么一大笔钱呢。
万一到时候还不上,难道真要把闫家百年的基业,拱手让给洋人?
那是多少代人的心血?
又关系着多少人的生计?
即便凤笙不心疼,他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商行在自己手里垮掉?
俞程文心急如火,嘴里都长了泡。
想了两天,实在放不下,干脆带上商行的印章跟钥匙,买了张火车票,去省城找凤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