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68(3/4)
许乐领受了教官都有的嘉奖令,退回了林荫之下的队伍之中。
兰晓龙一直站在他的身后,轻声说道:“杜少卿来了,只是他向来不喜欢抛头露面,今天主要是来接他自己的兵,我呆会儿认出来了就告诉你。”
许乐摇了摇头,将双手负在身后,安静地看着光屏上的演习动态,微笑的面容显得极为平静,内心却开始警惕起来,因为他感受到了一双没有什么情绪的目光,正在看着自己。
主席台后方,有一名少将缓缓收回目光,冷漠负手而立,笔挺的军服肩上金星闪耀。
此人戴着一双黑色的皮手套,军靴擦的锃亮,身姿挺拔至极,站立的姿式不曾偏移一寸,细节上无可挑剔。
然而无论是肩章上的将星,还是手套与军靴锃亮的反光,都遮不住此人本身的光彩。
这位中年将军眉若甫出鞘之利剑,却被军帽标准的阴影微掩,浑身透着股坚忍平静之意,不似冰山,只似冰山上一株雪松,在这喧闹校场之上,大有脱尘之意。
如此人物,自然是杜少卿。
第二十八章毕业日(上)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师长,被军方内部寄予了无限期名将杜少卿,就这样一丝不芶地站在主席台不起眼的角落里,却吸引了绝大多数人的目光。
自古以来,但凡名将必然都是在沙场上浴血奋战出来的,没有如山般的白骨,如烟花般的死亡光线,没有实实在在的战功,谁能称为名将?
然而杜少卿成功地推翻了这个规律。
时势造化弄人,十年间他与他的铁七师一步未曾踏足西林前线,但在无数次的军演之中,杜少卿与他的铁七师完美地展现了强悍的作战能力与指挥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独特而凶狠的特质。
联邦军方和各大军事学院的战略顾问们,却对他的军事指挥理论推崇备至,公认他是军神李匹夫之后,军方将领中能将宏观战略意图与具体战术推演完美结合的第一人。
从军以来从未失败,指挥艺术已经被写入一院内部教材的杜少卿,当然称得上一代名将。只可惜眼下名将的称谓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没有机会染上帝国人的鲜血、西林的尘土。
这肯定是杜少卿此生最大的遗憾,也是他的奋斗目标,不过留给他的时间还长,如果联邦与帝国间的大战再次爆发,铁七师总有一天是要上前线的。
但他现在还是只能顶着军事天才的帽子,披着名将的外衣,略显落寞和愤怒地留在首都星圈,参加这些没太大意义的军事演习,毕业典礼。那一身笔挺军装与亮军靴所散发出来地寒意,大概也是这位师长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