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02(3/4)
如果你依然不得要领,那么我会给你一个提示——李成梁的习惯。
所谓习惯,是指一个人多年来不会轻易改变的行为方式,比如李成梁,他的习惯,是谁露头就打谁,谁强大就灭谁,蒙古如此,叶赫部如此,哈达部也如此。
然而这个习惯,在努尔哈赤的身上,失效了。
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部落逐渐强大,统一了建州女真,对如此庞然大物,李成梁却视而不见,海西女真四分五裂,叶赫哈达部只是刚刚冒泡,就被他一顿猛打,压制下去。
这种举动,我认为可以用一个术语来形容——选择性失明。
更有意思的是,偶然之间,我还发现了一条这样的史料:万历二十年(1592)朝鲜战争爆发,李如松奉命出征,此时,一个人自动请缨,要求入朝作战,保家卫国,支援李如松,当然了,这位仁兄我不说你也能猜到——努尔哈赤。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他们,是一伙的。
一切都从万历十一年的那场误会开始,劝降、误解、误杀,但接下来,真相被掩盖了。
等待着努尔哈赤的,并不是陌生、冷漠、孤独,而是交情、歉疚、庇护以及无私的帮助。
打击潜在的对手,给予发展的空间,得到的回应是,服从。
李成梁庇护努尔哈赤,和局势无关,只因为他认定,这是一个听话的亲信。
努尔哈赤主动请战,和明朝无关,只因为他认定,李氏家族是他的盟友。
而当若干年后尘埃落定,重整史料时,他们就会发现,一个得到敌人扶持、帮助的首领,是不太体面的。
所以掩盖和创造就开始了,所以几百年后,历史变成了现在的模样。
[1383]
李成梁做了件不公道的事情,他扶植了努尔哈赤,培养了明朝的敌人。
但公道地讲,他并不是故意的,更不是所谓的汉奸。
因为在他看来,所谓努尔哈赤,不过是一只柔弱的猫,给他吃穿,让他成长,最后成为一只温顺、听话的猫。
这只猫逐渐长大了,它的身躯变得强壮,叫声变得凄厉,脚掌长出了利爪,最后它亮出了獠牙。至此,我们终于知道,它不是猫,而是老虎,它不是宠物,而是野兽。
但李成梁的观察能力,那真不是普通的差。
万历十九年(1591)李成梁退休,在此之前,他已打垮了蒙古、叶赫、哈达以及所有强大的部落,除了努尔哈赤。
非但不打,还除掉了他的对手,李成梁实在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十年后,李成梁再次上任,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女真,极其壮大,但在李成梁看来,他似乎还是那只温顺的猫,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抉择——放弃六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