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04(2/4)
传奇一生若此,似海之情永存。
安息,足矣。
据说王翠翘在临死之前,曾对天大呼,控诉胡宗宪的背信弃义,并发出了最后的诅咒:
“胡梅林(胡宗宪号梅林),你竟敢枉杀归降之人,天道若存,必定有报!”
所谓“杀降不祥”,所谓“天道若存,必定有报”,根据哲学原理分析,大致应归入迷信之类,但迷信之所以被称为迷信,是因为有人信。
当年白起不信,项羽不信,常遇春不信,胡宗宪也不信。
毕竟被人所杀,毕竟失去天下,毕竟四十暴亡,毕竟……。
人,毕竟是要讲点道义的。
但胡宗宪似乎是不应该被指责的,无论如何,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此刻的他顾不上这些,因为还有一个更为可怕的对手在等待着他。
徐海的死,对汪直而言,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从此以后他的竞争对手又少了一个,但对于胡宗宪而言,却仍然任重而道远。
因为汪直实在是太强大了,据统计,除了他的嫡系部队外,受他控制和影响的倭寇人数多达五万余人,而胡宗宪手中能够调集的全部兵力不过十余万人,还要防守直浙两省,武力解决根本不可能。
但要用计谋除掉他,也是困难重重,汪直已经下海了几十年,比徐海狡猾得多,更重要的是,胡宗宪逐渐认识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徐海不过是个打工的,靠个人力量奋斗,干掉了就没事了,但汪直是老板,数十年来,他兼并了几十股势力,且已经形成规模化经营,汪老板当老大,群众都听他的话,如果杀了汪老板,他手下的诸多头目们将会失去控制,到时事情会更加麻烦。
所以胡宗宪得出了一个极为悲观的结论:汪直绝不能死。
汪直不死,倭患如何平息?这是一个胡宗宪无法解决的问题,他陷入了冥思苦想,直到徐渭为他找到那个合适的答案。
“要平定倭乱,并不需要杀掉汪直”,徐渭胸有成竹地说道:“只需诱他上岸,大事必成!”
[919]
一个白痴的诞生
胡宗宪明白了徐渭的意图,准备派出使者,请汪直前来谈判,然而他没有想到,汪直竟然不请自来了。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十月,汪直率领数千军队,携带大量火枪火炮,突然开赴浙江沿海,并停泊于舟山岑港。
胡宗宪吓了一跳,如此领兵来访,必定不怀好意,当即下令加强戒备,修筑堡垒,并实施了戒严,做好开战的准备。
然而这一次他的判断是错误的。
胡宗宪的行动大大惹恼了汪直,他派出了毛海峰,表达他的愤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