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前朝后宫(二十三)(2/3)
知道几分内情的柳总管见状笑着说道:“前些日子陛下正烦恼着,就回幼时读书的地方走了一遭,得了些启示。”
这宫里只要是有些有身份的,谁不知道当今天子幼时是养在淑兰殿如今的太后娘娘膝下,并无自己的宫殿。所谓回幼时读书的地方,也就是回淑兰殿了,至于启示,不用柳总管明说,善贵嫔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善贵嫔笑着称赞道:“太后娘娘果然想得深远,怪不得陛下以往总说太后娘娘善谋略,乃是有大智慧之人,臣妾今日才真正明白陛下的意思。”
燕清绝跟着唏嘘道:“太后素来比朕看得远。”
然而,心里的一阵短暂的别扭之后,燕清绝又高兴起来了。
慕容青本就是聪明绝顶的,先帝在时就常说:“朕坐拥天下,佳丽三千在怀,却始终有一样比不过鸣王,朕儿无一胜过慕容青!”
既然是朕儿无一胜过慕容青,那么不但他燕清绝,就是他的几个龙子兄弟也都比不上慕容青,他又有何好介怀的呢?
“只是,商人狡诈,此次加税之事突然,他们虽然乐意支持赈灾以获减免,却怕陛下言而无信,恐怕嘴上答应得容易,等到行动的时候却是困难了。到那时,受苦的可就是云州的百姓了。”善贵嫔蹙眉说道。
燕清绝回过神来,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随口问道:“善善既能看到这一点,不妨说说自己的看法。”
善贵嫔掩唇笑道:“臣妾久居深宫,愚钝得很,能有什么看法?臣妾若是说出来,陛下恐怕又要笑话臣妾了。”
燕清绝鼓励地拍拍她的手背,道:“你尽管说,朕不笑话你。”
善贵嫔也不扭捏,大方地说道:“那臣妾就说出来逗陛下一乐了。”
燕清绝笑着点点头。
“世人皆重名利,文人经科举而入朝为官,得名容易,商人经商而得积累大量财富,获利容易。商人有了利,自然想要得名,以求名利双收。然则他们既不为官,便难得名,即便修桥铺路、施粥周济,也只得一方百姓之赞,难以如官员一般得四方称赞,甚至上达天听得以嘉奖从而天下闻名。
自古以来,天下闻名的官员众多,天下闻名的商贾却是凤毛麟角。越是如此,商人就越想得名,尤其是富商巨贾。既然他们想要名,陛下不妨就给他们名。
只要捐银百万赈灾,陛下赐仁商石碑,上刻仁商功绩,以及钦赐五年内不予加税,五年后每一年加半成税,直至加到两成为止;
若捐银八十万赈灾,陛下依旧赐仁商石碑,上刻仁商功绩,并钦赐四年内不予加税,四年后每一年加半成税,直至加到两成为止;
若捐银六十万赈灾,陛下还赐仁商石碑,上刻仁商功绩,并钦赐三年内不予加税,三年后每一年加半成税,直至加到两成为止;
若捐银四十万赈灾,陛下仍赐仁商石碑,上刻仁商功绩,并钦赐两年内不予加税,两年后每一年加半成税,直至加到两成为止;
若捐银二十万赈灾,仁商石碑还是要赐的,并钦赐一年不予加税,一年后每一年加半成税,直至加到两成为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