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1/2)
就算张超张起曾经和他一起上学,往往两人在课堂里呆了一会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然,“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那原本属于张越的记忆中,可是没记下什么四书五经论语之类的东西,似乎上学的时候尽在发呆了。
张家族学一共有五六十个学生,年龄不同进度各异,因此十二岁以下在东边院子里读书,十二岁以上在西边院子里上课,管事的乃是张家一个堂亲名唤张猷的,从辈分上来说算是张越的叔爷。站在门口的他听到张越说张超张起兄弟生病不能来,二话不说就点了点头放了张越进去,一个字都没有问。
“那个呆头呆脑地张小三又来了!”
“我们打赌。看他这一回能上几天学?”
“三天!”
“他上次还坚持了一个月呢。三天不得赔死?我赌半个月!”
听到这些乱七八糟地声音。张越简直以为自己回到了现代地三流学校。在印象中自己第一排左手第二个座位坐下。他左右一瞥。结果发现旁边属于张超张起兄弟俩地位子空着不说。后头一排竟也是空空如也。倒是再后头几排地位子坐了有七八成地人。但除了寥寥几个正襟危坐地。其他地都在那里大声说话聊天。
此时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从古到今。天下乌鸦一般黑啊!
很快,授课的杜先生踏着云板的声音准时到了,翻开了书就开始讲解论语述而篇。张越耳朵听着,眼睛却不免往前后左右瞥了一瞥,瞧见正经听讲的只有刚刚看到那几个坐有坐相的少年,其他的学生睡觉的睡觉画画的画画,更有两个嚣张的正在那里聊天,声音竟是比上头的先生还响亮些。
稍稍分了一会心,张越便开始专心致志地听了起来。既然到了这个年代,他很可能要尝试一下考科举,如今就不得不好好用功了。这细细一听,他就感到这位杜先生很有两把刷子,讲课的时候不但完全不看书本,典故张口就来,还时不时穿插几句今古注释。唯一可惜的是和那张平淡的脸一样,此人的声音也是平板毫无起伏,听着很容易让人打瞌睡。
听着听着,他便不知不觉照着以前的习惯,拿了一叠纸一面听一面拣着重要的记,只是那毛笔他自从初中之后多年没有使唤,再加上他这繁体字会认不会写,于是写出来的字倒还勉强端正,可中间却掺杂了不少鬼画符似的简体字。好容易一堂课听完,他竟是记录下了一沓纸的课堂笔记,手腕子也酸痛得仿佛被人打过一顿似的。
揉着手腕子才抬起头,他便发现面前站着那个面目平板的杜先生。他正猜度这一位的来意,谁料面前那几张墨迹淋漓的纸竟是被人抽了去。当看到杜先生皱着眉头一张张看下来的时候,他不禁觉得头皮发麻。
老天爷,那里头可有一多半的字都是简体字!
他提心吊胆等了老半天,那杜先生却放下了这一沓纸,淡淡地说道:“能记下这些也算是不错了。不过,这字即使写不全,以后也不可用这些鬼画符代替。字乃是学问之本,不可轻忽了。”
张越如蒙大赦,赶紧站起来应是,直到那杜先生背着双手出了门,他方才长长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眼看是休息时间,外头等候的一群小厮书童便一溜烟都跑了进来,有的给主子送茶,有的给主子送点心,有的给主子揉胳膊揉腿,那喧闹声差点没把屋子给掀翻了。
这年头没有手表也没有挂钟,因此张越也判断不出如今是什么时间,只觉得口渴难耐。于是他痛喝了一气茶水,又吃了一块枣泥糕填肚子,然后便将两个书童打发了出去。谁知这两个碍事的刚刚消失,他面前忽然又多了三个人,其中一个竟是大摇大摆地伸手从他桌上拿起一张纸,装模作样地看了一眼便捧腹大笑。
“我还以为张小三你怎么长进了,居然错字连篇,哈哈哈哈!”
ps:今天会更新三章,补昨天的……前天废掉一万字的稿子,痛哭流涕,可是写得不好只能重写,唉。
另外,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删掉一条书评,我又不是什么超级大神,居然和黑幕扯上边了,那一位还真是有才啊……
童子行第七章师道尊严,学道低劣
面对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家伙,张越只是斜睨了他一眼,然后在记忆中拼命搜索了一通,结果一无所获——对于这“记性”,他着实是不存指望了。既然想不起来对方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只得轻轻咳嗽了一声,理直气壮地对这个狂笑的少年说道:“我确实是错字连篇,可是,我这几年加在一起也只在学堂念了几十天的书,当然只有这个水平。”
“哼,一个月不见说话竟然硬气了!”
说话的少年撇了撇嘴,随即扫了一眼旁边那两个空位,脸上便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张小三,你家那两个大的这会儿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你回去的路上可得小心点,别磕着碰着。你好不容易来学堂上一回课,可别明天就在家里养病。”
眼看那少年带着两个跟班似的同学大摇大摆回到了第三排的座位,张越总觉得这话很有些问题,紧跟着,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不少乱七八糟的片断——不外乎都是莫名其妙的摔倒绊倒,或者是哪里莫名其妙飞出来一颗石子等等乱七八糟的勾当——他原本还以为这是自己之前特别倒霉的某些表现,想不到竟是一直被人暗算来着!
难道以前那个“他”就真的木讷到那个程度?
低头看了看自己那仿佛不堪一击的胳膊腿,再看看外头那两个探头探脑一脸忠心耿耿状,打起架来却绝对派不上用场的两个书童,张越再一次体会到了拳头大就是真理。虽说被小屁孩威胁了决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看到刚刚离开的那位杜先生又走进来预备讲课,他还是把这些糟心事都暂时丢到了一边。
这会儿讲的是《论语泰伯》篇。其中有些张越耳熟得紧,但有些却是头一回听到。他当初对于史学类的东西更感兴趣,论语倒是涉猎不多——再说,在他那个时代,十个成年人中至少有九个不曾通读过论语。
对于这一篇,那位杜先生也是照本宣科全部读了一遍,然后便开始一条条往下讲解,用词深入浅出明白易懂,但是此番每条只讲一遍决不再三解释。这下子张越只得放下了手中毛笔竭尽全力地倾听理解。可当杜先生讲到其中一条后世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论据,他在听到那解释之后却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也只是皱了皱眉头。
然而,这一堂课上完,这位不苟言笑的杜先生却再次站在了他的身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刚刚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皱了皱眉,可是有什么不解之处?”
话音刚落,还不等张越回答,后面就有几个学生笑了起来。那个张越不记得名字的少年便起哄道:“先生问错人了,张小三总共才来过多少次学堂,他就是完全没听明白而已。”
“你跟我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