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制造话题,炒热度(1/2)
“哎哎哎,你听说了没,城中新开了一家百善总局的店,哎呦,今天这动静可不小呀”;
“我也听说了,不过这百善总局是干什么的呀?听着名字,怎么感觉像是个善堂呀”;
“这百善总局是做什么的呀?他们店家是谁呀?”;
“这倒是不清楚了,只知道他们掌柜的姓白,也不知道是哪个白家的”;
“是呀,哎呦,你看看,昨天这里还是个当铺咧,今天一大早,起来就变成了个百善总局,这店家的速度可不一般呀”;
“你再看看这满地的鞭炮,这纸屑都有一尺厚了,这都花了多少钱呀”;
“哎呀,你们都说了半天了,我们还是不知道这百善总局是做什么的呀,要真的是开善堂的,看能不能也救济救济我这小老百姓”;
“要真的是开善堂的,你就别占人家那便宜了,算给自己积德”;
“哎哎哎,出来了,出来了”……
这时钱夕夕出来了,淡定从容,一副主持人的模样,笑盈盈的说道:“各位,本店今日开张,百善总局,是我家家主打算在京城开的第一家店铺,相信各位都很好奇,本店是经营什么的,简单点,就是个二手店”。
人群中有声音喊道:“这不就还是个当铺吗?”
钱夕夕继续解说道:“与当铺不同,我们二手店的经营更倾向多元化,本店秉承为百姓服务,对客户负责的原则,诚信经营,只要你家有闲置或者需要出售,但又找不到去处,或者买家的,都可以拿到本店,本店一律代劳,本店承诺,若交易不成功,绝不收取任何费用,若您放在本店的产品,3个月内仍然无法销售出去,您可以选择把产品拿回去,或者再转卖给本店”,
“真的什么都可以拿过来售卖吗?不会是骗人的的吧”;
“本店绝对诚信经营,只要您愿意,您甚至可以把你自己的臭袜子拿过来也行,前提是真的有人会买”,
“那你们这个怎么收费呀,总不会免费吧?”;
“唉,这位姐姐问得好,本店承诺,只有交易出去的商品,才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钱夕夕举着手,对着人群大喊道:“另外,本店会有专业人士,对大家的商品给予一定的评级,如若接受报价,即可入库代售,需要维修再出售的,只需要加收1文钱的维修费即可,若中间产生一些物料修补加工费,会现场给予具体说明,总之,公平交易,自愿原则,目的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
东市的小姐家里有一抬织布机闲置着,西市的农家姑娘刚好需要,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赶紧回去看看,你们家有什么需要本店代劳的商品,五天之后我们才开始接收货品”,
“为什么要五天后呢?我现在就想把我家那些锅碗瓢盆都拿过来试试了”,
“各位,实在对不住,我家主子说了,百善总局的宗旨是以善为先,如今城中还有大量的灾民,所以我们打算先举行一场慈善捐赠拍卖会,期间我们只接收捐赠的物品,把捐赠的物品进行拍卖,拍卖的资金将全部用于救助灾民,”
“本店的慈善拍卖会绝对公开透明,会后,所得的每一分钱都会在门前的公告栏里展示,并且本店郑重承诺,凡是义捐商品,按拍卖所得价格的大小,可以在本店免费享有不同年限的服务,最低也有一个月的期限,具体优惠可以查看我们的公告栏”,钱夕夕指着旁边的公告栏说道。
顺着钱夕夕的指引,群众个个伸长了脖子,踮起脚尖观望。
看着群众的热情高涨,钱夕夕顺势极力的呼吁着,慷慨激昂道:“各位,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小善成就大善,小店在这儿先替灾民感谢大家的善举了”。
现场议论纷纷,个个都在相互询问,“你觉得呢?”,
“我觉得可信,不一定是捐钱,我家那几个花瓶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拿出来做点善事”,
“对呀,说不定拍卖出去,我也可以成为这里的重要客户,以后的优惠,我也可以享受了,这不也挺好的吗?”
……
不到半天,百善总局义捐拍卖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满地的小广告,小传单,但是消息之所以传得那么快,还得感谢一个人,沈易,和他的营销团队。
女人堆里
“你们都知道这个义捐了吧?我听说,今天亭欣郡主可是拉着一车又一车的东西去了百善总局的”,
“对呀,我今天可是亲眼看到的,东西可多着呢,金银珠宝就不说了,连她三岁时玩的拨浪鼓都有呢,我们亭欣郡主还真是好人呀,为了这些灾民,真是不予余力”,
“这才是我们南燕郡主的典范呀,才德兼备,不愧是京城四绝之一”,
“什么四绝之一,我看就是就是京城第一绝,你之前八雅会没看吧,后面四场比赛,直接夺取3会魁首,要不是因为郡主受伤了,缺席最后一场比赛,恐怕就是4魁首了”,
“哎呀,你这么一说,我就想起了前段时间那震惊众人的恶人山事件,158个孩子和妙龄少女获救,最后也因为勇斗恶徒才身受重伤的,这是多大的功德呀”,
“你还别说,我二舅家的表嫂姑子的孩子,就是被郡主救回来的,救命之情,就算不为灾民,为郡主解忧,也算报一点恩了,我必须得捐点”,
“我也捐点,我得让我家孩子知道,这才是我们南燕真正女子的榜样”,
“那我也回家看看,就算只有红薯,我也捐点”,
“你们说,我们亭欣郡主捐了怎么多,其他贵女会捐吗?”,
“谁知道呢?反正之后会有捐赠名单出来,到时候谁捐了多少,捐了什么,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男人堆里
“这百善总局可真是热闹呀,我家那婆子,居然也破天荒的捐了一文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