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75(2/3)
李氏微笑着摸摸她的头:“对,舒舒聪明,舒舒最聪明!要是不出鬼点子就更乖了!”
晚上老爹回来听了云舒眉飞色舞的介绍,也好奇的去看院子里澄清的甘薯汁水,才过几个时辰,那汁水已经开始有澄清的迹象,上面一层水已经清了很多,下面更浊了!
李氏点头道:“恩,是在澄清,比下午好多了,明天再来看看吧!”
水志诚乐呵呵的抱起云舒往上举举:“咱们家女儿真聪明,这么好的点子都能想出来!下次有什么好点子告诉爹爹,爹爹帮你做啊!”
第二天,云舒一大早就爬起来去查看木盆,今天比昨天又澄清了一些,她伸手进去试试,还没有凝固,看来还要等段时间。
一直等到第三天上午,那木盆里的粉总算澄清出来,分成两层,上面是清清的水,下面是白白的粉,一家人围着木盆一阵惊叹。
春秀道:“哇!没想到真能成粉,舒舒,接下来怎么办?咱们不能也像豆腐那样煮着吃了吧?豆腐存不了几天就要坏的啊!”
这个当然不是问题,做成甘薯粉就是为了易于存放,她抬头看看天,幸好今天太阳不错,可以直接晾晒:“春秀姐姐,咱们找个簸箕来,把上面的水倒掉,下面的粉撬出来晾晒,晒干了就能存得久了!”
“这样行吗?”春秀询问的望向李氏,李氏看看水志诚。水志诚哈哈笑道:“当然成,舒舒说能成就能成,我去拿簸箕,你们等着啊!”
一家人七手八脚的洗了簸箕,稍稍晾干,在簸箕里铺块干净的白布,然后倒掉上层的清水,将下面的甘薯粉撬出来,铺开晾晒在簸箕里。
李氏和水志诚依然要去翻地,云舒有事没事就端根小板凳坐在院子里,隔会儿去看看、隔会儿去看看。那甘薯粉一直晾晒了三天才算晒干。
接下来就是如何吃的问题,云舒按印象中的做法指挥春秀:将水和甘薯粉调成浆糊倒进锅里煮,直到变色凝结就倒进木盆里,凉下来就成了一整块的凉粉了!
春秀挖了点儿尝尝,觉得无味,自己想办法将凉粉切成片,加了些调料搅拌搅拌。尽管没有味精少作料,那味道依然不错,晚上一家人便以此为菜,赞不绝口!水志诚更是高兴的把云舒夸了又夸,并应诺一有空就来帮忙多做些,李氏也不反对!
云舒对此非常满意,那么多功夫总算没白费,只是用对窝来舂实在太费劲了。等老爹有空了,一定让他去把小姑家的石磨搬过来,让小黑帮着拉磨,爹娘负责滤渣,分工合作的话,一定能快很多!
还有啊,凉粉在这里可是个新鲜玩意儿,要不要让爹娘上街去摆个小摊儿了?
第二一零章大量生产
还有啊,凉粉在这里可是个新鲜玩意儿,要不要让爹娘上街去摆个小摊儿了?
云舒跟春秀上次折腾出来的甘薯粉成功后,李氏夫妻紧赶慢赶将甘薯地翻出来,起垄,点上麦子,总算赶在十一月前下完种。
一进十一月,这里的天气就会越来越冷,甘薯也会烂得更快,于是一家人挑了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开始准备做甘薯粉。
原本水志诚打算按云舒的办法,用对窝把甘薯一点儿一点儿的舂烂,这个方法的好处就是甘薯条不用切得太细,坏处就是费时费力还不好把握力度分寸。
众人商量一番,还是决定用石磨来磨,虽然甘薯条须得切小点儿,但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何况石磨和毛驴儿都是现成的。
汤氏院子里的石磨当初是水志诚三兄弟一起合力开凿出来的,在这纯手工劳作的年代,石磨的用处很多,比如磨面粉、磨豆子、磨糯米等等,是普通人家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这东西开凿时间长,耐用但不是随时都用,若要购买,即便是个小磨,没个几两银子也下不来。因此石磨在这里算是件贵重物品,一般是几家人合力开凿、共同使用,除非是大作坊,真正购买的人家很少。
前几年云舒家与汤氏和大伯家不和,每年磨面粉、磨汤圆什么的都是去作坊院子借用石磨,借用一次就得送上不少礼物。这次正好趁着自家要用,可以搬过来放上一段时间,因为分家的时候说好石磨是三家公用的!
水志诚去搬石磨时,姚氏并没意见,反而笑眯眯的让水志奇帮着抬过来。汤氏却很不高兴,那脸拉得比驴脸还长,嘀嘀咕咕的念叨老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