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4(2/2)
整个县城分作东西南北四个城区,东区住户多为官员,西区多为穷人、就是贫民窟之类的地方,南区多为商人,北区多为普通平民。不过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就像东区也有布庄米铺,西区也有小富之家等等。
县城正中为官府府衙,周围是东西南北四条主要街道,这小城并不大,没有专门的菜市、米市、茶市之类的地方,每个区都有各种各样的店铺,集中在一起的却很少。
而这里的习惯每月逢五大虚,逢十小虚,虚就是集市,普通平民称为赶集。大虚的日子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集中到城里买卖交换物品,听说有的来一趟甚至要走上一两个时辰的山路;小虚自然没大虚热闹,来的多是附近的居民,买东西的也多是城内住户。
王记布庄在小城的东南方向,是云雾城最大的布庄,据说是一个大家族的产业,在省城、京城都有分店,而云雾城这个只是他们的一个小小分店而已。尽管如此,云雾城内的小布庄却多是到这王记布庄进货,因此,这几天王记布庄都异常忙碌。
而云舒家的小村子在云雾城的正北方向,要去王记布庄,就必须纵穿云雾城,小六子兄弟年龄小,属于专门跑腿的小伙计,现在完成任务的他们并不着急回去,于是带着云舒母女慢慢的闲逛。
城内最大的集市在小城西北方向,那里是一大片广场,中间固定着一排一排的石台,没有顶棚,石台多是商贩所占,需要交税;广场周围则摆了一圈的地摊,这些多是附近村民自家挑来买卖交换的东西,不需交税。
云舒一行路过时正是集市最热闹的时候,只见广场上熙熙攘攘、全是人头、黑压压的一片!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香味、臭味、酸味、辣味混在一起,熏得云舒直打喷嚏。
他们沿着宽阔的北大街往前走,两边商铺家家正门大开,门框上对联依然崭新,门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路边的行人众多,各种小摊小贩自然也少不了,此时的雾气已散去不少,阳光初出云层,给本就喜气的小城更添一份光彩。
李氏怀里的云舒自然也很高兴,一会儿爬到左边、一会儿爬到右边,东指指、西指指,小六子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云舒左边他便转到左边,云舒右边他便转到右边。而李氏也不管他们,任他们闹腾,小顺子则一直微笑着走在前面带路,几人停下,他便停下,几人逛地摊,他便站在一旁等着,一路行来好不热闹!
<hr/>
<hr/>
第三十三章六顺兄弟
云舒一行人逛了近一个小时才到王记布庄,李氏提起陈布的事儿,小六子便热心的带着李氏往仓库去,小顺子居然也笑盈盈的跟在后面。
刚到仓库,云舒一眼便认出正大包大包扛布匹出货的水志诚,人家一次最多扛五匹,他一次却至少要扛十匹,而且干得异常卖力,走路也比人家快!难怪掌柜喜欢他,又是给赏钱又是给定钱的,唉!云舒看到这样的老爹心里很是心疼。
李氏心里也不是滋味,她眼睛湿润的望着忙碌的水志诚不出声。
“志诚哥、志诚哥,快过来!”小六子在一边大喊。
水志诚听到声音,停下来一看,见是云舒母女;李氏见他转头,赶紧伸手故作捋头发状实为擦眼角,然后挂起笑容望着水志诚。
水志诚几步跑过来,傻笑道:“她娘,你来了啊!嘿嘿!”
李氏正要说话,旁边一大伙计喊道:“志诚,快点儿,这车货马上就要送出去,待会儿送完了回来再跟你媳妇亲热呗!”
水志诚尴尬的笑笑,“她娘,我先去送货,你在这儿等着啊!我一会儿就回来!小六子,麻烦你了!”说完便匆匆跑去又扛了两趟布,跟着送货的板车走了。
云舒母女站在门前望着水志诚的背影发呆,小六子道:“哎呀,嫂子,别担心,志诚哥一会儿就回来!走走,我带你去看布!”
仓库有几人看守,见是小六子兄弟,都热情的跟他们打招呼,小六子说明来意,一个名叫常德的十五六岁伙计便过来热情的给李氏带路介绍。
那些陈布被堆在仓库的一角,约有几百匹,上面铺满灰尘,显然放了些时间,也没怎么打理。布料都是些暗淡的或者不受欢迎的颜色,稍微好点儿的颜色要么是被弄花了、要么是被挂坏了一点儿。李氏找一块青布摸摸,手感很好,应该是上乘的棉布。
“大嫂,这布质量您放心,绝对是好棉布!铺子里卖十文钱一尺了,掌柜说这些布有两年了,旧了些、颜色也不好,所以将它处理掉。当然处理是不按尺卖的,都是整匹的卖,不过价格绝对让您满意,您先挑挑,看看喜欢哪匹?”
李氏这匹摸摸那匹看看,这里的布每匹长四丈、宽两尺,按常德伙计的说法一匹布市价就是四百文,这个价格确实是上好棉布的价格,一匹布做成成衣省点儿能做五套。
李氏很犹豫,是买一匹还是两匹了?青色那匹肯定是要买的,志诚天天那么辛苦,结婚后一件新衣服也没置过,这次定要给他做两身儿;自己的衣服娘和姐妹们都给了不少,改改就能穿;可是云舒的衣服,从生下来到现在自己就没给她亲手缝制过新衣服,云舒这么个小奶娃自然不能用水志诚那种青色暗淡的布料。
小六子似是看出了李氏的犹豫,便问常德道:“唉!常德哥,这陈布掌柜的说多少钱一匹?”
常德看看小六子又看看李氏,笑道:“掌柜说没有瑕疵的两百文一匹,有瑕疵的一百五十文一匹,嫂子是志诚哥家的,那就都算一百五十文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