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3(1/2)
鱼的香味儿了,姚谨却再也忍不住了,她跑出厨房在院子里干呕了半天,这时候旁边有人递过来一碗水,姚谨这才发现居然是李子轲,她接过水来漱了口,问道:“三郎,你什么时候到的?”
李子轲说道:“我刚到。先前经过后院那几间房,有好几个人在看大哥的招租告示呢!嫂子,那房子你打算一年租多少钱啊?”
姚谨说道:“也不知道别人家都租多少钱,咱们自然不能比别人高了。”
“那卖肉是赵屠户,他的房子一年的租金是五两银子,二嫂她爹那杂货铺每年的租金是十二两,他那屋子跟咱们那两间连着的差不多大……”
姚谨笑道:“要你这么一说,咱们那十间房可以租出去八间,一年岂不是多了四十两银子的收入?真不错,十亩地一年产的粮食也卖不上这么多钱吧?”
“那当然,所以我说还是做商人赚得多!大嫂,咱们用一间房就够了吧?”
姚谨摇摇头“咱自己的房子,又不用交租金,当然要宽敞些才好。”她说着,又去厨房的灶下添了一把火,闻到那鱼味儿,又忍不住干呕起来。
李子轲问道:“嫂子,你这样……一会儿咱们还能做干豆腐吗?”
“能,我没什么的……对了三郎,你真的会做豆腐吗?”
看见姚谨带着疑虑的眼神,李子轲拍着胸脯说道:“嫂子,我还能骗你不成?!家里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做一板豆腐,年年看着,从小看到大,傻子学也学会了,我保证能做出豆腐来!就算我做不出来,还有我哥呢!他每年都帮着娘做豆腐。”
姚谨一听就放了心,她这人也就动动嘴还行,若是真的让她做豆腐,她肯定就不行了,不过前世她家的邻居就开了一个家庭作坊似地小厂,专门做各种豆制品,所以工艺她还是看到过,倒也不怕研究不出来,她又问道:“我让爹做的做干豆腐的模具呢?带了吗?”
“带了带了,这不是嘛!”李子轲一指放在窗台上的模具,说道:“爹说了,先做这个试用,若是合用,以后再多做些。”
姚谨看了看这个长方形的模具点点头,的确是按着她的要求做的,模具的底边有孔,用于排水豆腐中的水,这个宽度也正好,放豆腐包应该正合适。
不一会儿李子轶给扦插的栀子花浇完水回来了,姚谨笑道:“三郎,你吃过早饭没有?我做了清蒸鲤鱼,一起吃点吧!”
“不了嫂子,我吃过了来的。你们吃着,我先去把磨盘刷洗出来……哥,昨晚泡的黄豆能用了吧?”
李子轶点点头“嗯,应该没问题。”李子轲得了大哥的话,赶紧去准备了。
姚谨把蒸好的鱼,倒去盘子中的水,在鱼上放了葱丝,然后用热油浇在鱼身上,清蒸鲤鱼也就完成了,姚谨又切了一点咸黄瓜,滴了些香油上,夫妻俩坐下来吃早饭。
李子轶自从姚谨成亲后,就有了口福了,姚谨常常做一些他没吃过的菜,不过这清蒸的鲤鱼,他还真的没吃过,夹了一筷子仔细品尝,这鱼肉松软细嫩,鲜醇清香,既爽口又不腻,味道的确不错。
姚谨忍着恶心吃了小半碗粥,好像肚子里有了食物,就不那么想呕吐了,李子轶一个劲儿的给姚谨夹鱼吃,姚谨说道:“我一个人哪里能吃了一条鱼?你也吃些,一会儿还要磨豆腐呢!”
正文中秋(1)
石磨是新买来的,就放在后花园原先放农具的几间屋子,不过以后这里就是做豆制品的小作坊了,而出了李家大宅的后门,那里预留的两间房,则是专门用于销售豆制品的门市。至于原本高家留下的磨盘,还在磨房里放着,只留着家里日常碾米用。
姚谨收拾完家务,便缓缓地向后院来,走到放磨盘的屋子外面,就听见兄弟俩的说笑声,李子轲说道:“哥,你还记得不?小时候有一次咱们家种了不少芝麻,那年冬天,娘特意跟人借了一个脸盆大小的小磨盘磨芝麻,等撇完了上面的香油,剩下的麻酱,娘给咱们哥三个一人盛了小半碗,那麻酱味道真香啊!你只吃了两口,看见我爱吃,就把剩下的麻酱都给我吃了,结果那东西油太大,吃完第二天我就拉肚子……”
李子轶笑道:“臭小子还好意思说,害得我被娘骂了一顿……”
李子轲呵呵笑道:“哥,我还记得一件事儿呢!有一年冬天,娘做豆腐的时候,特意做了几碗豆腐脑给咱们吃,饭是二米干饭(大米和小米一起做成的干饭),那天就觉得跟过年似的,你吃饱喝足了,出门跑了一圈回来,问咱娘说:娘,他们都说‘小无赖,喝豆腐脑,跑得快’,为啥我喝了豆腐脑跑得比平时还慢了?娘说,是你吃的太多了肚子大才跑不动。”
姚谨在窗外听着,“扑哧”一声就笑了。李子轶脸一红,自己小时候的丑事居然被妻子听了去,他瞪了三弟一眼,说道:“哪有的事儿,是你记错了,那是你二哥干的。”
李子轲忍不住呵呵的笑道:“对对,肯定是二哥干的,我记混了。”
姚谨笑着进了屋子,一看那毛驴,眼睛上已经被戴上了眼罩,正一圈一圈的拉磨,如今有了它,李氏兄弟都很轻省,只需要不时添加泡好的黄豆和水就行,李子轶看见姚谨进来,说道:“你赶紧回屋躺着去,这点活用不到你,等豆腐快点成的时候,我再去喊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