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90(1/4)
是专门修给当年那些守节的妇女诵经朝拜用的。”
杨帆其实也就是随口一提,本打算扯两句,然后把话题绕回去,大谈环境和经济发展方向的,然后狠狠的敲打一下那些惦记煤窑的人。谁曾想给余凤霞这么一说,杨帆倒是来了兴致了。
“哦,那我倒是要去看一看,没准这就是一个旅游景点呢。”
杨帆说要去看看。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余凤霞驱车在前带路,杨帆随后,在山间的土路上行驶,从车里往外看。远处都是青山翠绿,说的好听一点就是风景宜人,说的难听就是穷山恶水。
前方的道路上,出现了沿着一条道路一直延伸地牌坊群,道路的尽头隐约可见一个山谷中的村庄。前方的车辆停下。杨帆下车时,余凤霞和江青山已经等在边上。
“这就是牌坊村,这一路牌坊13座牌坊,都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树立地。其中10座牌坊,是为了表彰贞洁烈妇树立的。”
随着余凤霞的介绍,杨帆望着这一路的牌坊,不由心生感慨说:“每一座贞洁牌坊下面,都埋葬着一个曾经活脱脱的女性。可笑地是,树立牌坊还要皇帝的批准。在古人看来,能够树立牌坊,代表着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是流芳百世之举。也是人生最高境界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路走过去看看吧。”江青山讨好的问了一句,杨帆一看是他在说话。不由地脸色一冷,淡淡的说:“算了,就不仔细看了。去那个明代的庵堂看一看。”
庵堂就在几百米外的一个山坡上,一条窄窄的山路蜿蜒而上,山坡上种满了松竹,青石砌成的阶梯有些年代了,有些阳光照不到的阴翳所在长了片片青苔。一路上很多阶梯已经破败了,青石阶梯脱落,好一段坏一段的。
步行约五百米后,一座竹林之间的庵堂出现在面前,庵堂前有一块人工开出来地院子,两边还种了桃树。站在庵堂之前,看见“翠浮庵”这三个字地时候,杨帆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
都说文人缺德,一支笔下写出来的东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当今地文人无行倒是大当其道。曾经以为“翠浮庵”是凌初杜撰的,没曾想今天看见真的了。(注:一个yy的设计,在此向凌前辈道歉,没有诋毁的意思。)
站在院子里,看着”翠浮庵“三个字,杨帆想到的是“闻人生野战翠浮庵”,想到的是春情荡漾,一见钟情后就追上帅哥的小尼姑。想到的是庵堂里那一票放荡的女尼,想到的是那个小沙弥不敌两个“中年老阴”,没几年就挂掉的故事。
杨帆很容易就想到了自己的身上,不觉微微的伸手擦了擦汗。林顿微微一笑,递上一瓶矿泉水,杨帆接过时,见林顿一脸的诡异,晓得这位也是看过《二拍》无删节版的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