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38(1/3)
大白的时候了。
她是故人,抑或不是故人,答案又会带来什么呢。
到这一步,竟不敢再往下想。
启安哎沙发里坐下,深深陷阱绵软的沙发里,陷阱混乱迷离的回忆中。
当年旧事,自己所知并不多,更多来龙去脉却是从二姐那里听来。
家中四个子女里面,自己和妹妹启乐年纪太轻,只有大哥启恩与二姐启爱对往事知道得多些,尤其二姐,她最会讨长辈的喜欢,曾在长辈身边听过的故事也最多。
长辈口中最讳莫如深的一件事,莫过于霍家姑姑的死。
那是一段太过悲惨的黑色记忆,即使已过了数十年也没有人愿意提起。
当二姐从母亲薛严英洛那里含糊听来,再委婉转述于他,也令他寒透了肺腑,更无法想象长辈当年是如何面对这样的惨事,难怪他们辞别故土,从此再也不回头,终生不愿踏上这片土地。
——1945年10月,被日本人关押多年的英国记者ralph终于获释归来,给身在重庆苦苦寻找沈霖的霍沈念卿和薛晋铭带来了关于沈霖的最后消息:
1941年,沈霖与ralph在日占区被逮捕入狱,狱中的沈霖没能逃过日本人的魔手,遭受到刑讯和凌辱。随后ralph的日本友人设法营救,层层疏通打点,重金买通宪兵队长。原本答应放人的宪兵队长,事到临头却改变主意,只同意释放一个人。
ralph自己放弃了出狱的机会,请求友人先将沈霖带走。
就在日本宪兵队长趁夜将沈霖带出监狱,亲自带到郊外准备交给ralph的友人时,刚烈的沈霖趁那日本人毫无防备,夺下佩枪,打死了曾经凌辱她的仇人,趁混乱之际逃走,从此不知去向。
凭着ralph带来的零星线索,霍沈念卿与薛晋铭仍在四处追寻沈霖下落。
直至1948年的冬天,距日本投降已三年。
在八年抗战的血与火中淬炼过来的中国,昔日创痕还未消弭,又陷入内战的泥潭。
欢庆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笑声还未停歇,内战战场上的枪声已响起——国家本已是千苍百孔的烂摊子,民怨载道,人心溃散,腐败的政府陷入四面楚歌,军队在战场上步步败退。从南京到重庆,局势失利的阴云笼罩不散,官宦之家纷纷往国外转移家财,安排万不得已的后路。依然留在重庆的霍沈念卿,却从未有过逃离故土的念头。
为了孤儿院里数十名无依无靠的军人遗孤,霍沈念卿没有跟随政府还都南京。
为了亡父心系的家国与失散多年尚未找到的女儿,也绝不会离开这片土地。
然而时隔七年,沈霖的下落终于在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被查到。
有一个女学生从苏区回到南京,被人告发有特务嫌弃,受到审问。
这女学生为自己喊冤辩白,声称是在抗战时期随学校师生到前线慰问,之后留在苏区,只做过卫生队的看护。然而,特工人员在盘查她从苏区带回的行李物品时,却发现了一对秘藏在大姨夹层里的鸽血红宝石耳坠,和一张叠起的字条。
那正是霍沈念卿送给女儿的耳环。
字条上也正是沈霖的笔记。
薛晋铭连夜从重庆赶往南京,秘密审讯,却没想到,从这女学生口中竟审出沈霖早已去世的噩耗——
1941年逃到苏区之后,重病带伤的沈霖被一支卫生队收留,与同在卫生队做护士的此女结识。不久沈霖也被安排在卫生队看护伤兵。时常参加卫生队文艺汇演的沈霖,能歌善舞又美丽,很快被挑去团部做宣传干事。这原本令同在卫生队的女伴们羡慕不已,可是谁也没想到,沈霖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只过了两个月,就听说她因为汉奸罪名被关押。
又过了半个月,便有人来通知认领遗物,说沈霖已畏罪自杀。
因正值夏天,又有病疫流行,便没有埋进土里,直接拉到火化场,最后留了把骨灰,以便日后可以给她家人一个交代。按当地习俗,盛放骨灰的小坛子被安放在附近一座庙里。
按那女学生的说法,因她跟沈霖曾经同屋,便被派去领回了沈霖仅有的几件衣物和书籍。其中有一件呢子大衣,她很喜欢,便悄悄留了下来,却从没发现,衣服夹层里竟然暗藏玄机。
那张字条上,写着沈霖给母亲的遗书,只有潦草的一行字。
——“我将以鲜血捍卫尊严,以死亡证明清白。妈妈,我爱你。霖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