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58(1/1)
t;文人们爱极了这个故事,诗词里不断重现这个情境。白石著名的《疏影》词里便有”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这样的佳句。李商隐《对雪二首》之二:”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白居易《新春江次》:”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陆游《湖山柳姑庙》:”汀月生眉黛,溪梅试额妆。”寿阳公主的人生在史书上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然而那朵小小的梅花,却将她的名字留在了暗香浮动的梅林间。世人传说寿阳公主是梅花的精灵变成的,因此寿阳公主成为正月的花神。
”晨光漫透小轩窗,昀凰安然端坐妆台”,这一句看似普通,读来却让人哀由心生。苏轼为十年前去世的妻子王弗所写的著名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由此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梦中相会了。梦境中”小轩窗,正梳妆”,仿佛新婚时,在妻子身边,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真的在梦中相见了,心中的千言万语,十年来的苦苦思念,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堪堪”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知道了这里暗藏的经典,大家应该就能更好地体会寐所设的伏笔了。昀凰此去不是死别却是比死别更可怕的生离,只恐怕,梦中相见亦难求,徒留离恨无绝期。
当时何似太匆匆:
第十七章标题出自姜夔《浣溪沙》系列,在”销魂却在夕阳中”一章中已作解释,请参照前文。
别有幽怨各自生:
第十八章标题的原型,若没有猜错应该是组合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和纳兰性德的《南乡子》:”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给出了一个哀愁幽怨的基调,并在下一段的描写中将这种情绪慢慢铺展。栖梧宫,取凤栖梧桐之意。只是”夏去、秋尽、冬来,辛夷宫外梧桐碧影渐渐落尽”,此番光景凤凰又如何栖身?任凭那桐华殿”焚椒兰,悬明珠,烟斜雾横,日夜丝竹绕歌台,备极繁奢之能”也掩盖不了此间的衰败。关于”椒兰”的典故,最熟悉的当属屈原的《离骚》”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和杜牧借古讽今的《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那么椒兰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指的是两种薰香植物椒和兰,《荀子·礼论》中描述:”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故人一去不堪梦:
第十九章的标题颇有些”梦寻千驿意难通”的意境,相比前面章节欲语还休的伏笔,这里明确了昀凰与少桓再不可能相见的事实,就好像当年陆游忆咏被迫分离而后早逝的发妻唐婉:”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段凄苦缠绵的爱情,那只见梅花不见人的无奈哀伤,梦断香消四十年的一往情深,留给后人多少叹息。
媵妾之身:媵,指陪嫁之人,媵妾就是纳陪嫁之人为妾。
啼鸟惊飞恨未央:
火漆急报,火漆即封蜡,用于邮政信件、文件或密件封口,以防止被他人打开。古代人们在重要的文件或信件、密件、包裹等的封口处滴上烧化后的火漆,趁热盖上章,这样任何人企图私自打开,都会造成火漆破损。
弹指灰飞事成空:
颇喜欢第二十二章的标题,包含了很不错的两首词,既有婉约派的意境又有豪放派的大气。首先是李之仪的《踏莎行》:”一别芳容,五经寒暑。回文欲寄无鳞羽。多情犹自梦中来,向人粉泪流如雨。梦破南窗,愁肠万缕。那听角动城头鼓。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一句”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颇为贴合此时昀凰的心态。说到”灰飞”,大概就很直接地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赞周瑜的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两个王者的同盟,没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只有征服者的豪情万丈。提到用计,本不是本文的行文重点,所以文中涉及的三十六计中的经典,如昀凰竹舍自嘲时提到的美人计,真正所想的金蝉脱壳,晋王南帝的暗度陈仓、借刀shā • rén,瑞王所猜调虎离山、围魏救赵以及在文中暗藏的谋略,均在此略过。
独向天阙伶仃行:
看完第二十三章,再来品味这个标题,让我想起来曾经读过的一首现代词:”旷野披霜,苍山负雪,朔风如裂。粉蕊虬枝,昂然向天阙。悬崖绝壁,自芬芳、谁需蜂蝶?”这里的昀凰,恰似一株凌雪红梅,孤独伶仃却有一份决然不屈,正一步步走向真正的涅槃。
”女子过美则不祥(或近妖)”,这类关于红颜祸水的观点曾经出现在《左传》,当时晋国大夫叔向想娶夏姬的美丽女儿,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是她的母亲曾”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所以”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并得出”有甚美必有甚恶”的观点来。逼宫一章中,骆臻眼中的昀凰,”美而近妖,活脱脱就是妲己之媚、妹喜之妖”。妲己和妹喜算是红颜祸水的最早典型,一个心狠手辣一个骄奢淫逸。熟悉《封神榜》的读者自然知道商纣王宠妃妲己,而妹喜嚣张的年代则更早,她是夏朝最后一代天子桀的妃子,惹得天怒人怨,”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最终灭国于商。
昀凰用”人人皆醒唯我沉醉”形容当年醉酒的母亲,这句话其实是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变体,却都表达了人物内心的孤苦无奈。
一夜东风看摧杀:
太子的sm是第二十四章的重头戏,更是昀凰涅槃的重要推动,故而该章取名如此,一个”东”字暗指太子身份,”摧杀”二字已是精妙,偏偏还有一个”看”字可谓题眼,所传达的氛围实在不可言传。”摧杀”中涉及的守宫锦,在当代一些农村还有类似的传统,相比那传得神乎其神的守宫砂,在通常情况下更有科学根据,却仍取”守宫”这个名字。守宫其实是古代对于壁虎类的别称,晋《博物志》记载,古代所谓守宫砂是用食满七斤朱砂的壁虎制成,点在女子身上,用来检查贞操的存在与否。元顺帝宠妃程一宁”绿窗深锁无人见,自碾朱砂养守宫”的诗句正是女人表明守身如玉心迹的代表作。谈到出嫁从夫的观念,我们来解释一下”良人”的来源。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例如《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所言正是封建社会女子对丈夫的依赖。据说后来的夫妻互称”郎君”和”娘子”,里面的”郎”和”娘”正是从”良人”的”良”分化而来。
太子的”朱衣玄裳”和太子妃的”翟衣青裳”,颜色方面涉及尊卑等级内容太广略过不说,只是给细心的读者解释一下古代衣和裳的区别。《诗经》已经有了”绿衣黄裳”的描写,通常的理解是男女式裙服称为”裳”,而”衣”泛指上装,包括内外各层,功用也有细分,在此略过不表。
箫韶九成待来仪:
第二十五章标题以及稍后提到的骆后居处来仪殿,都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相传《箫韶》是舜为尧所作,用以歌颂先辈,并示忠心继承。”九成”,简单说就是《箫韶》乐章所分九章,所以《箫韶》又称《九韶》。传说中箫韶九成至美,可引来凤凰随之起舞,亦暗喻盛德至极而生”瑞应”。从尧舜至先秦,各方面都盛推九韶,夏、商、周三代帝王亦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昔年孔子以”君子不居乱邦”为由离开鲁国移居齐国,在这里听到了他认为世间最美的音乐,正是《箫韶》。《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当dài • kǎo古发现的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经考证就是当年的《韶》乐遗律,其中的”凤凰来仪”正是《韶》乐的高潮部分”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月缺疏桐,人约三更”,前半句出自苏轼受贬时所作《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昀凰与少桓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满怀伤感,他们的相许远没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样浪漫,月缺注定无法圆满,桐疏又怎能承载凤影?
素手乾坤见方寸:
崇明殿”乌檐朱柱下连着一色的粉墙,廊外寒梅扶疏,暗香宜人”,这样一个清雅的去处,典出北宋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都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尤其是疏影暗香两句,堪称写梅经典。
第二十六章中对棋局的描写,是人物刻画的重头戏。三人弈兴高昂,手谈正酣,昀凰”素手轻拈白玉子,敲云碎,起落见乾坤。”典出元黄庚《棋声》:”何处仙人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一枰玉子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忘耳根闲。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空亭石几寒。”诗中”一枰玉子敲云碎”可谓妙绝,而”敲玉”正是围棋的雅称之一。由于篇幅关系,”烂柯”的典故在此略过(下文将略有涉及),另一个别称”手谈”,意指以手代口的交流,在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述:”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魏晋以来,社会纷乱,士大夫阶层随着对现实的失望,转而崇尚清谈,以老、庄、易为主要内容的玄学,成为主要的谈资。这种社会风气自然影响到包含着玄妙境界的围棋,王坦之(官居中郎)与支遁(高僧)都是东晋名流,与谢安、王羲之相知齐名。前者居官而隐,围棋自然被其奉为”坐隐”的途径,后者更索性称围棋为”手谈”,乃以”手谈”代”清谈”也。棋罢齐王”身旁只余一副残棋,几上茶烟也渐凉”,一方面借用了《棋声》后两句的意境,另一方面借”茶烟”的细节渲染了哀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