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47(1/2)
失踪之后,全谷的人分成几队人马,踏破云梦群山的每个角落,毫无所获。最后却是慕容无风发现了那根绳子。
顺着绳子,发现了她。
从此,他再也没有去过那个湖心亭。
那一年冬季,在听到这个伤心的消息后,他回了一趟家。
他还记得那一天天空是紫红色的,淡雪乡愁般纷纷扬扬地洒下来。他背着着行囊,徒步走在通往云梦谷的山道上。偶尔有几辆华丽的马车从身边驶过,马践碾着碎雪,吱吱作响。谁也料不到这位戴着帷帽、穿着粗布灰袍的跛足青年,便是这个谷的下一位主人,神医慕容唯一的儿子。
他来到父亲的塌前,听见父亲说:“去看看子悦吧。”
他踩着薄雪,去了她的墓地。
雪簌簌而下,无声无息地落在油纸伞上。坟地上白皑皑的一片。
那一刻,万物消失了界线,溶成一道白光。
他分不清谁究竟是这些坟的主人,只是茫然地站在丛丛的坟茔之中,感觉自己也是一具即将掩埋的尸骨。
直到他看见了那棵冷松,和冷松下的那个孤零零的小墓。
他走过去,用袖子拂掉墓碑上的雪。
——马跑掉了,怎么办?
——我想睡了,明天再教你……
哦,小湄。
那一次,他只在谷里呆了七天。催他走的人竟然是父亲。
“你为什么还不走?”第七天,父亲忽然问。
“您不愿意我留下来多陪陪您?”
“你不是说你这几年在外面过得很好?”
他点头。
“那就离开这里。”
他不解地看父亲。
“生活好比是走独木桥,”父亲道,“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只能继续往前走。不能停下来,更不能往后看。”
烛光微微一晃,他猛地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哪壶不开提哪壶,郭倾葵又问:“既然子悦已成了亲,你只怕已当上舅舅了吧?”
他在犹豫是否说出子悦的死讯,想了想却道:“还没有。”
——就让子悦在闲谈中多活片刻罢。
然后他迅速转变了话题:“你方才可曾听见窗外有一道奇异的哨音?”
郭倾葵脸色微变:“没有……”说完这个字,哨声又起。
“我想你大哥可能正在找你。”子忻道。
“这是我头一回没注意到他的哨音,”郭倾葵黯然地向窗外看了一眼,苦笑,“我不想见他。”
“因为他伤了沈姑娘?”
郭倾葵迟疑了一下,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苏姑娘有没有告诉你,你大哥的眼睛也受了伤?”
郭倾葵抬起脸,吃惊地道:“什么?你怎么知道?”
子忻正想解释是怎么一回事,郭倾葵已经不见了。门晃动了一下,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替我照顾一下轻禅,我去去就来。”
风摇醉魄
第二十一章
那哨声是从一只紫竹箫上发出来的。
那是他父亲的遗物,长二尺一寸,九节五孔,是大哥最喜欢的乐器。每当月夜心情好的时候,他可以吹出一支支令人神魂颠倒的曲子。
经过双手长时间地抚摸,竹箫发出润玉般的光泽。他怀疑大哥经常在吹箫时陷入回忆,因为那些曲子音调忧伤、旋律模糊,可以从一曲毫无痕迹地窜入另一曲,无休无止地奏下去。只有忽来忽止的起伏暗示着他脑中的故事正朝着某个主题行进。
他知道大哥的回忆里少有乐事,他拒绝讲父母亲的死。只是不断地说小时候父亲是如何教他钓鱼,教他吹箫,教他写字和武功。他说父亲是个和善的人,喜欢田野和村舍。他们住在大山中的一个村落里,父亲以捕猎为生,常常披一件粗布大褂,戴着桐帽穿着棕鞋,携着他的手,穿行于山间的小路。小时候他总是骑在父亲的肩上,一只手抱着他的头,另一只手举着糖葫芦,涎水混着粘粘的糖液滴在父亲的头顶上。——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那时你还小,”大哥说,“太小。”
他知道他说的“那时”指的是父亲去世的那一年。
那一年,他只有两岁,什么也不记得。
他循声来到一株巨大的桐树下,大哥像往常那样披着纯黑的斗篷。唯一不似往常的,是他将半张脸隐藏在斗篷之中,月光温柔地洒下来,正照着他脸上那道可怕的伤疤。他的神态冷峻阴郁,眼中充满杀气,只有瞥向郭倾葵的那一瞬,目光中含着一缕难以觉察的温和。
“大哥。”郭倾葵垂首道。
“听子忻说,你受了伤?”郭倾竹拍了拍他的肩,低声问道。看得出伤在□,他的动作很轻,几乎只是用手掌轻轻触了触兄弟的衣裳。
“不碍事,已好得差不多了。”郭倾葵故意挺起胸脯,中气十足地说道。
郭倾竹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不该来这里,——我来找你就是想劝你快些回西北。”
“我想帮你。”
“帮我shā • rén?”
“不不。”他连忙摇头。
“在西北人人都称你‘刘大侠’。你只救人,从不shā • rén。”
他感到脊背有些僵硬,道:“是这样。”
“所以上次我托人给你带的银票,你叫那人原样给我送了回来。”
他沉默。
“你不屑用我的钱,因为我的钱上沾满了他人的鲜血。”
他继续沉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