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8(3/3)
“这个问题我不予回答,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我觉得有意思的你未必这样认为,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所以即使我回答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诶——”他一手支起脑袋,歪着头看她,懒懒的腔调,“你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啊!”
渺渺失笑,“谢谢夸奖——时间也不早了,我们走吧。”
站起身,却发现对面的男孩儿丝毫没有要起来的意思,还是仰着头看着她,眼睛里的灯光亮亮的,“我今天在影剧院门口看到海报,这一星期有老电影专场,你陪我去。”
渺渺挑了挑眉,看着他,不说话。这小兔崽子,真知道得寸进尺怎么写!
“这部电影我特别想看,真的,错过这次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什么片子,买张碟看看得了。”
他望着她狡黠地笑笑,“那多没意思,你刚才也说,生活除了有意义的追求外还得有点意思,就像你喜欢昆曲,喜欢到这种脏脏的馆子吃一碗热热的麻辣烫,而我喜欢到夜晚的电影院吹暖气缅怀一部老电影,这是趣味,周作人怎么说来着;‘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必要的。’”
呵,这回渺渺真要对他刮目相看了,瞧瞧,多么能言善辩的一张嘴。
渺渺踩着高跟鞋噔噔噔噔走到老板那里结了帐,回头看看还坐在原位看着她的文革同学,抬了抬下巴,“走吧。”
渺渺捕捉到他闻言后脸上绽开的笑,带点儿小坏,带点儿孩子气,带点儿欣喜。
的确是很有名的老电影——是著名导演库布里克在1962年拍的《洛丽塔》,用他独特的黑色幽默和对纳博科夫小说的深刻理解,试图探讨一个关于□的混乱与迷惑的主题。片子是黑白片,渺渺看过一遍,比起电影,她似乎更喜欢小说。
当初引起她兴趣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译名——《一树梨花压海棠》,“一树梨花压海棠”出自苏东坡,当时苏东坡的好友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妾,苏东坡作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一个“压”字真是道尽无数未尽之语。有意思是,张先娶了十八岁的小妾八年之后就死了,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小妾在八年时间里居然为他生了两男两女,张先死后哭得死去活来,几年后也郁郁而终。张先一共有十子两女,最大的儿子和最小的女儿整整相差六十岁,实在不得不令人咋舌。
因为是老电影,又是有点艰涩的文艺片,捧场的人并不多,但文革看得挺认真。
一直到散场,他也没说话,似乎还在回味。
“好了,饭也吃了,电影也看了,现在你是不是该回去了?”
“渺渺——”文革转过头笑看着她——
“旗老师!”渺渺瞪着眼纠正他的称呼。
“渺渺,你说为什么老男人总那么喜欢小女孩儿呢?”他才不管你,望着你像个求知欲旺盛的孩子。
“说了叫旗老师!”渺渺对于这一点非常坚持。
男孩儿微微嘟起嘴,有点不情愿,“你又没比我大多少,况且,你还不是真正的老师呢!”
“我在瑞德一天,就是你的老师,明白?”
“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他也蛮坚持。
渺渺瞪了他一会儿,无果,还是回